苏州市
■ 精品生产与传播 推动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创作生产,奥映苏州影视公司的电视剧《国家力量》,入选全国“十三五”百部重点电视剧名录。电影作品量质齐升,全年全市广播影视制作单位创作生产电影7部、电视剧3部,5部电影和6部电视剧实现公映。苏州市相城区委区政府、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摄制的传记类电影《冯梦龙传奇》荣获中美电影节2016年“金天使奖”年度最佳历史电影奖,苏州米粒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影《精灵王座》获得2016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最受期待动画电影奖”。动漫创作进一步繁荣,苏州功夫家族动漫有限公司的电视动画片《梦想总动员》获得国家广电少儿精品优秀国产动画片三等奖,昆山粉墨文创发展有限公司动画片《粉墨宝贝》获得文化部2016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项目(产品类)、国家广电总局第24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动画节目提名奖、首届中国戏曲微电影大赛“最佳动画片”。开展“苏州传世名著”书目评选,《岳飞传》等50部为入围书目,并组织专家编印《苏州传世名著》一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 公共服务 组织开展《书香城市的苏州实践和探索》课题研究,举办2016第十一届苏州阅读节,推出主题活动13项,重点活动55项,系列活动1 179项。继续加大实体书店扶持力度。苏州新华书店古旧书店等6家书店被命名为“苏州市优秀实体书店”,苏州新华书店石路书店等7家书店被命名“苏州市优秀特色书店”。推进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共享工程。全市有农家书屋916家,已开通通借通还719家,其中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已实现了图书馆、农家书屋全区“一卡通”。全面加快有线智慧镇(街道)建设。制定《苏州市有线智慧镇(街道)建设指导标准》《苏州市有线智慧镇(街道)验收办法》,推动全市有线智慧镇(街道)建设进入了全面启动新阶段。全年全市新增有线智慧镇(街道)20个,总数达到30个。大力推进电影惠民。制定《苏州市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推动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苏州市被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列为全省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试点地区,张家港市、吴中区被列为试点县(区)。全年全市新增公益电影镇级室内固定放映点32个,放映公益电影26 000余场次,观众逾300万人次。开展文化数字化惠民工作。完成文化苏州微信服务号改版,全年累计推送服务信息260余条,总阅读量达到100 000人次。持续巩固文化苏州有线互动平台服务阵地,全年新增入库资源3 000小时,总量达10 000小时。张家港市成为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 产业发展 电影市场呈现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新增电影院9家,总数105家,银幕数664个,座位数95 300个,观影人次2 832万人次,电影票房8.95亿元,同比增长2.25%,位居全省第一。积极探索发展电影二级市场。全市建成二级影院2个,在建1个。推进影视基地建设,在全省首创影视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木卫影服并完成相关课题报告。文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营收4 82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达7.69%。昆山梦世界电影文化博览园建成开园。苏州广电总台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高清整体转换的城市台。江苏有线苏州分公司发布4K智能机顶盒,率先进入超高清时代。
■ 行业管理 认真做好报刊出版专题审读评议,共编发报刊审读报告49期(130篇)。完善安全播出制度体系,制定下发《苏州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协调预案》,形成分工有序、密切协作的安全播出保障制度体系。开展广告播出管理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加强审批管理工作,全年审批一次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2种,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12种。依法做好印刷企业行政审批工作,审批新设立和同意筹建印刷企业共37家,其中外资企业9家。全年新增广播电视制作单位10家,总数75家。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开展“清源2015”“护苗2015”“净网2015”“秋风2015”“迎世乒,保安全”等专项行动,全大市共查缴非法出版物49 160件,查办案件33起。深入开展打击宾馆(酒店)非法使用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行动,开展非法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工作,收缴了一批接收设备,协助公安查处2件非法网络接收设备违法犯罪案件。做好卫星电视管理工作,张家港、吴江、常熟成功创建省“无小耳朵”标兵(先进)县。组织实施非法电台的监测工作,协调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委610办等部门,查处了非法调频电台15个。组织出版发行单位集中学习《出版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举办两期印刷业法规培训,各类印刷企业法人及生产和经营负责人316人参加培训。
■ 版权登记 全市版权登记量65 393件,其中一般作品58 488件,同比增长44.0%,数量继续位居全省各市之首,占全省总量的32.3%;计算机软件作品6 905件,同比增长31.8%,居全省各市第二位。登记版权的一般作品结构和质量有所提高,覆盖领域有所拓展,地域和传统特色明显增强,包括苏州绣娘丝绸公司为G20峰会制作的国礼“合礼”。拓宽版权登记服务渠道,在苏州蓝海彤翔集团设立作品登记办理点。健全统计分析,定期汇总全市一般作品和软件作品登记的各项数据、编发12期《苏州市作品登记月报》,编辑发布《2015年苏州市一般作品版权登记情况分析》《2015年苏州市软件作品著作权登记情况分析》分析报告,为全市版权工作提供背景资料和决策依据。2016年,协助省版权局在昆山市举办“苏南地区作品登记培训班”,并在张家港市举办“全市作品登记工作培训班”,共组织全市版权管理部门、作品登记办理机构及版权重点单位共130多人参加两次培训。
■ 版权产业 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功能,支持以企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体加强版权产品创作研发和版权推广运用。加强政策引领,实施苏州市重大版权推广运用计划项目和版权密集型企业培育计划项目,支持企业加强版权运营和版权产品开发,加快版权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并以版权产品研发推广为基础,实施发展战略,提高版权与企业发展成长的关联度和贡献度。全年投入专项资金280万元,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承担项目,涉及智能制造、文化创意、软件研发、信息服务、工业设计、丝绸服装等行业。推荐天工设计与奇纬光电2家企业申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争取更多资源投入版权产品的推广和运用。积极指导企业开展版权贸易,探索版权运用渠道,苏州功夫家族动漫有限公司被江苏省版权局批准为江苏省动漫版权贸易(苏州)基地,为全省首批6个版权贸易基地之一。苏州功夫家族动漫有限公司还与其他5家企业组成江苏省版权贸易基地联盟。评选优秀版权(作品),全市有24件版权作品被评选为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数量居各市之首,占全省总量的30%。开展2016年度苏州市优秀版权奖评选,20件作品分别被授予一、二等奖,并由苏州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推荐9家单位申报由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的2016年中国版权金奖。举办第五届苏州“江南十大创意策划师、十大创意策划案例”评选。开展版权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分析调查研究,形成《2015年苏州市版权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和《加强软件开发运用促进制造产业升级》两份调研报告。2015年,全市版权产业增加值1 251.7亿元,比2013年增长16.7%,年均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3.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8.63%,比2013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版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 712.3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6万人。组织全市(不包括昆山市)13家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促成签订多项版权交易与合作协议。
■ 版权执法 以“剑网2016”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完善执法措施,积极调解纠纷、查处案件。加强网络监管。对苏州本地大型综合门户网站实施监管,同时排出50多家点击量排名靠前、传播版权作品的网络媒体进行日常监管,及时清除涉嫌侵权盗版内容。组织本市各互联网企业开展自查自纠,查找侵权盗版问题。协调侵权纠纷。受理两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投诉并进行调解,一起是苏州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尤尼维瑟城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其卡通形象,另一起是赵某未经许可使用山东聊城大学齐如林其学术论文、并在多家网网络发布。经过调解,两起纠纷中的侵权人都对权利人进行赔偿,双方签订和解协议。配合督办案件。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和国家版权局办公厅将张家港市“风雨文学网”涉嫌侵犯著作权案、昆山市“12·15”邹某等人涉嫌侵犯著作权案列为联合挂牌督办案件后,积极协助上级部门进行案件督办,使两起案件被顺利侦破并查办,相关侵权人都因侵犯著作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 版权管理 推进版权工作站建设,分别在吴江区太湖新城(松陵镇)文体站和苏州高新区苏州蓝海彤翔集团设立版权工作站,基层版权工作站增加到7个。加强版权计划项目跟踪监管,对2014年度实施的25个版权计划项目进行验收结项,并对2015年度实施的23个版权计划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规范日常工作管理,建立工作信息责任制,全面记录和传递工作动态。组织召开全市版权工作会议,沟通信息、分析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对全市版权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引导各市、区版权管理部门主动下移动工作重心,加强基层版权工作,太仓市依托版权工作站设立版权登记服务中心,安排专职人员提供作品登记服务,主动与各类版权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联系沟通,开展宣传,提供咨询解答,引导著作权人进行作品登记。吴江区将版权工作列入各区(镇)文化工作百分考核体系,并要求各区(镇)、园区至少配备1名版权工作人员,并负责开展各项版权工作。
■ 版权示范创建 加大示范创建工作力度,张家港市修改《张家港市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和优秀版权工作站评审奖励办法》,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吴江区出台《苏州市吴江区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的若干实施意见(试行)》,对获评全国及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园区的企业或园区,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吴中区实施《吴中区加快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的企业和园区,可分别获得20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积极指导版权工作先进企业、园区开展版权示范创建工作,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获得国家版权局批准,成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张家港市、吴江区、吴中区、姑苏区、苏州高新区的7个企业、1个园区申报创建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其中4个企业、1个园区通过考核验收,成功创建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园区。至2016年底,全市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增加到7个,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全市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增加到24个,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
■ 版权宣传 组织编写《苏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总结上一年度全市版权工作,展示知识产权保护成果,由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全面宣传。积极向国家、省各类媒体发送工作信息,并在《苏州日报》开设版权宣传专栏,刊发10多期有关版权工作宣传报道,引导公众进一步了解版权工作。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张家港市版权局举办自行车骑行、“创意园区版权兴业”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公众尊重知识、拒绝盗版、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 000多份,张贴宣传海报200余张,悬挂横幅标语100多条;常熟市版权局组织举办版权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重点宣讲使用正版软件,提高公众识别侵权盗版的能力;太仓市版权局联合工商、科技、海关、法院、公安、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在中心广场开展了版权宣传普及教育活动,向市民发放宣传单页,提升社会公众版权意识;昆山市版权局组织开展版权公益海报征集、微信版权知识竞赛、现场版权咨询和登记服务、现场版权知识竞答、关注有礼等10多项活动,并充分利用户外LED显示屏、大型宣传牌、宣传海报栏等公共资源,开展多媒体线上线下联动立体宣传,扩大受众面,增加宣传效果;吴江区版权局组织电视台记者走访版权重点企业,对版权工作进行现场采访,并在4月26日前播出版权系列报道;吴中区文体局在区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社体中心、繁华街区和各镇街道文体中心,通过电子显示屏集中开展版权知识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版权保护意识。
■ 软件正版化 以财政预算单位和国有企业为重点,引导、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使用正版软件,规范作品使用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巩固完善财政预算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成果。组织召开有81个市级财政预算单位参加的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推进会。开展全市两级财政预算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基础信息收集汇总工作,全面掌握全市财政预算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进展和工作动态。组织各单位提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相关责任人员、正版软件使用情况以及正版软件采购需求等信息,为财政预算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纵深推进创造条件。积极配合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导小组检查苏州市使用正版软件情况组织和安排工作,以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杀毒软件为重点,组织开展财政预算单位使用正版软件自查整改工作,核实数量、充实台账,健全制度,进一步提高软件正版化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水平。组织4个市级政府部门参加全省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培训。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确定86家企业为2016年全市重点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企业。制定全市国有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市属国有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推进会和工作调研会。首次开展正版软件集中采购活动,组织市属国有企业与相关软件供商进行正版软件集中采购谈判,共采购正版软件366万元。分别面向软件和计算机系统集成企业及市属国有企业实施两期软件正版化计划项目,通过投入部分引导资金,推动34家企业投入近千万元,采购各类通用正版软件上百套。
(苏州市文广新局 芦俊明
苏州市版权局 冯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