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遥感青花瓷鉴别研究意义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物遗存丰富,其中古陶瓷类文物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主流。对青花瓷器文物的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保护。采集青花瓷文物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便于后续对不同年代的青花瓷文物进行分类。对不同年代的青花瓷文物的分类离不开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模型结构复杂,利用其进行图像分类需要庞大的数据量,图像数据集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模型的效果,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批量下载博物馆官方提供的青花瓷文物图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并且可以达到无损鉴别青花瓷年代的目的。
历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年代分类研究,在学术和社会经济上都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高光谱技术具有的非接触、无损等优势是其他化学分析手段所不具备的。以不同年代景德镇青花瓷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判别分析提取的对青花料种类、年代信息敏感的典型光谱特征进行模型构建,使用逐步判别分析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进行特征选择,同时使用连续小波变化和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方法进行特征提取,然后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长短时记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不同年代景德镇青花瓷进行分类。在控制优选特征个数相同的情况下,逐步判别分析结合长短时记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是所有分类方法中精度最高的组合,结果证明使用高光谱技术对不同年代景德镇青花瓷进行年代判别具有可行性。
本书基于构建的算法模型研发了微信小程序进行青花瓷器年代判别,可以初步判别青花瓷器的年代,达到快速、便捷判别青花瓷年代的目的,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容易推广普及。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本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我国青花瓷文物文化的推动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19日敦煌研究院座谈时谈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内涵丰富,涉及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为确立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多个方面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做出部署。2022年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国文物系统遵循的方针,狠抓基础、拓展格局,文物保护管理切实加强,文物研究阐释成果丰硕,文物展示利用积极拓展,文物工作队伍不断壮大,让文物活起来蔚然成风。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取得重大进展,《“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稳步实施,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廊桥、壁画彩塑保护行动计划制订,为文物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开创性地提出“挖掘价值”的任务,是新的时代条件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在保护好文物本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好、研究好、阐释好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讲清楚文物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精神品格等方面的契合性、相容性揭示出来,为推进“两个结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支撑,为有效利用打好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