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青花瓷的起源
2025年09月26日
2.2.1 青花瓷的起源
青花瓷又被称为白地青花瓷(郑晓娜,2012),常通称青花,是我国陶器的主要种类之一。初始青花瓷于唐代已见眉目,完善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朝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要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青花瓷压坯上刻画纹样,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持续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这一美好的专有名词,首倡者应属元朝统治者。
据出土瓷片考证,青花瓷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唐代中期。为什么在北方起源的青花瓷,却在南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呢?据分析,有三个重要原因(刘拾云,1999):① 北方瓷窑的瓷土含铝量高,透明度差。景德镇窑高岭土含铝少,胎釉结合好。② 北方烧炼用的燃料煤,氧化焰白中泛黄。南方柴窑,氧化焰白中泛青。③ 北方青花料矿极少发现,南方有较多的青花料矿蕴藏。加之12世纪初,战争频繁,宋代皇室南迁,大批能工巧匠南下,促进了南方瓷窑的发展。
宋朝,在浙江东阳市地域也烧造过青花瓷,其纹样为屈原诗情画意画“山鬼图”(刘拾云,1999)。青花料散发的颜色褐黑色,胎釉不光滑。宋朝中后期到元朝前期,青花瓷在江西景德镇开始烧造,并逐步形成很多品种,陶瓷史此后掀开了新的一页。青花瓷的工艺原理:① 使用的着色剂是钴土料。② 以高龄土相互配合瓷石为原料,制作坯胎。用青花料在坯中直接进行绘画。③ 在画好的坯胎上罩一层透明釉。④ 入窑以1200 °C之上高温还原焰烧制,显现出翠绿的纹样。因而,烧造青花瓷就需要具备下列四个标准:① 青花料矿距离近,开采便捷。② 高龄土、瓷石矿产地丰富多彩。③ 釉果与石灰石调制的石灰粉釉全透明性高,原料非常容易收集。④ 有大量柴火做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