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捐躯的前苏联勇士
3.为国捐躯的前苏联勇士
为了国家的利益需求,许多人注定只会成为无名英雄,带来的也只是无人知晓的悲壮。代号为K-19的核潜艇,建成于1961年。它是前苏联自行研发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可以说是美、苏两国核竞争的结果,同样也是前苏联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古语说的好,“欲速则不达。”面对当时美、苏两国核力量竞争的日趋紧张,即便前苏联处于核力量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在制造K-19过程中也难免会忽视某些细节问题。
K-19是前苏联核潜艇建造史上的第一艘,其政治意义可想而知。在制造阶段,工程技术人员将核潜艇的研发制造当成是一种神圣而光荣的政治任务,把核潜艇下水看做是向克里姆林宫的重大献礼,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赶进度。
K-19
由于求胜心切,工程师采用了滴焊法,把一根装有冷却剂的管子直接同反应堆连接起来。按照技术要求,核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必须要安装回流式冷却系统。前苏联工程技术人员的做法,就好像是把热玻璃杯浸入了冷水中,非常容易引起管道爆裂。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谁也不想为核潜艇下水的延迟而承担责任,因此,在核潜艇下水前进行的种种检查中,没有人对采用滴焊法这种令人感到担忧的技术提出异议。这便为后来的惨痛悲剧埋下了伏笔。
1961年7月4日,当前苏联海军的数艘常规动力潜艇前往北大西洋进行演习时,核潜艇K-19以其特殊的身份被编入了常规潜艇的战斗序列当中。第一艘核潜艇出航,前苏联军政当局自然分外关注。正当水手们忙于训练之时,核潜艇突然发出警报,原因就在于核反应堆的冷却管爆裂。这个在建造技术中隐埋下来的事故发生得那么快、那么突然。顷刻之间,核反应室的温度上升到156摄氏度。高温严重威胁着核反应堆的安全。
K-19号核潜艇事故地点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K-19上装有三枚核弹头,如果反应堆发生爆炸,决不仅仅是第一艘核潜艇艇毁人亡,核弹头一旦爆炸,或者放射性物体泄漏,整个大西洋都将被放射性物质所污染,前苏联发展核潜艇的宏伟计划就会严重受挫。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艇长扎特耶夫立刻组织数个抢救小组,采用最有效的办法使反应堆冷却,潜艇上的所有人员都以特有的责任感迅速处理这个故障。一场紧张的战斗开始了。
K-19号核潜艇事故救援情景
由于潜艇上的空间狭小,抢救小组必须轮流进入核反应室,焊接冷却管。一个抢救小组进行抢救时,另一个抢救小组整装待命。由于情况紧急,抢救人员只有一件雨衣和一个防毒面具作为防护器材。艇长扎特耶夫深知进入反应室抢救意味着什么,他对第一个进去的鲍里斯中尉说:“小伙子,你知道要去干什么吗?”20岁的鲍里斯马上立正回答:“知道。”“那好吧,愿上帝保佑你。”艇长挥了挥手。鲍里斯很利索地进入了核反应室。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艇长看着表,他为鲍里斯捏了一把汗。5分钟以后,鲍里斯出来了,他几乎是挣扎着走出了反应堆,出来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大口大口地呕吐。时间不等人,第二批抢救人员随即进入反应室,继续鲍里斯没有完成的工作。经过几个小组的轮番抢救,核潜艇终于得救了,一场大面积的海洋污染避免了。但是,危机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灾难——进入反应室的数十名水手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返航途中,凡是进入核反应室参加抢救的人纷纷出现放射性反应,有的人皮肤发红,手和脸开始肿胀起来,头顶也出现了斑斑血点;有的人由于忍受不了这种极度痛苦,恳求战友结束自己的生命。
K-19号艇长扎特耶夫(左)与电影中的艇长福德
核潜艇进入港口以后,鲍里斯等6名受放射性危害最严重的人被紧急送到莫斯科救治。他们享受了当地最好的医疗条件,但是,他们受到的放射性伤害太重了,现代医学也无力回天。第7天,年轻的鲍里斯中尉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以后的3天里,其他5名船员也相继死去。艇长扎特耶夫在一家医院里整整治疗了一年半,医生们费尽心机,为他换了骨髓和血液,才勉强保住了他的生命。灾难至此还远末结束。这以后短短的两年里,K-19核潜艇139名官兵中,有22人死于放射性病。
这就是核力量的魔力,物质杀伤和精神打击的双重魔力。
K-19号潜艇降旗仪式上的老艇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