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伊普尔之雾

2.伊普尔之雾

这里,所要讲述的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次不大的战斗,但它的意义绝非寻常,这次战斗被后人称为伊普尔毒气战。从这次战斗开始,大规模的化学战从此拉开了序幕,恐怖的精灵开始肆虐人间。

img71

伊普尔战役中,德军机枪小组隐藏在弹坑里

1915年的3月,比利时的伊普尔高地像往年一样,迎来了春天,但不同的是,这一年的春天充斥着枪炮声和厮杀声,鲜花和泥土也被炮弹炸得四处飞溅,新芽吐绿的树木被战火烧得焦黑似碳,村庄农舍变成了断壁残垣。这一切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两大交战集团在这里剑拔弩张,相持不下。

在协约国的阵地上,比利时人、法国人、加拿大人以及隶属法军的阿尔及利亚人正忍受着同盟国德军雨点般的重炮轰击。他们时刻都幻想着德军能稍微减慢一下大炮射击的频率,使自己能够从潮湿而寒冷的堑壕中走出来活动一下身躯,哪怕是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当双方激战到4月22日下午的时候,协约国士兵们的这一愿望竟然意外地实现了。炮火逐渐减弱,射击间隔不断拉长。下午5时左右,炮火居然停了下来。除了不时响起的零星枪声之外,大地一片沉寂。胆大的法国士兵试探着从工事里走了出来。他们拍打着身上的泥土,贪婪地吸着夹带着硝烟味的春天的空气,紧张过度的精神也稍微松弛了下来。

img72

德军在伊普尔地区的战壕里休息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德军此时已经完成了进行一场特殊战的准备。突然,从德军阵地上升起了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首先发现这一奇景的阿尔及利亚士兵以为这是欧洲特有的风光,于是使用带着大舌颤音的法语连忙呼喊起来。更多的人走出了堑壕,好奇地望着远处的烟雾。这道烟雾约一人高、6千米宽,借助微风,以每秒2~3米的速度向协约国阵地袭来。

当这黄绿色的雾团循着晚风潮水般涌入协约国阵地时,士兵们顿时闻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一时间,士兵们惊慌失措,大群的士兵很快被熏得东倒西歪。他们的眼睛疼得睁不开,鼻子被刺激得喘不过气,喉咙很快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烫了一样。一名法国军官难受地抓烂了自己的脖子。几名阿尔及利亚士兵难受地满地打滚。此时,士兵找不到上司,军官找不到部下,卫生兵自顾不暇。几分钟之内,长达几千米的阵地笼罩着一片恐惧,全线一片混乱。而德军随后跟进,没有遭到强烈的抵抗便一举占领了协约国阵地。

img73

伊普尔化学战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伊普尔之雾”,是化学毒气战的开端。此次攻击中,德军使用了16000只大号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号吹放钢瓶,共释放了180吨氯气,使协约国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被俘5000人,损失火炮60门。在此之后,交战中的英、法、美等国也相继使用各种化学武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达45种之多,重量12万5千吨,约130万人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