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怕老鼠”不是奇闻

3.“猫怕老鼠”不是奇闻

20世界60年代是美国二战后化学兵器发展的黄金时代:马里兰州埃基伍德的化学兵中心编制膨胀,亚拉巴马州化学兵学校大量招生,各种学术讨论、野外试验以及化学战演习十分频繁。这一切都说明,高层对化学战增加了投入,化学战受到军方的格外重视。有投入就有回报,新的化学战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所有的发明成果中,最能引起世界轰动的莫过于“猫怕老鼠”的试验成功了。

img95

我国87式防毒面具

1961年10月,为了对这一试验关键的神经性毒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对其战争的应用前景做出估计,美国陆军化学兵司令部决定在科罗拉多州美军石山兵工厂召开一次“猫怕老鼠”的讨论会。消息一经传出,报名参加会议的信件就像雪片一样飞来。报名参会者不但有国内各界化学战人士、大学教授和医学院学生,还有不少盟军的化学兵或特种兵人员。

研讨会在兵工厂的演示厅召开。当主持人以洪亮的声音开始讲话时,会场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期盼着精彩一幕的到来。此时,主持人娓娓道来:“我们不愿使用化学武器,那样会给政府招惹麻烦。我们试图将某些新的药剂,例如要试验的毕兹毒剂与那些致人死地的剧毒性致死毒剂区分开来,那样就使任何反对使用化学武器的抗议不能同我们所使用的毕兹联系起来。我们的这种高级化合物毒剂是既不致人于残疾、又不致人于于死命。我们就是要给指挥官以更自由、更多的选择,是杀死敌人还是不杀死敌人。我们最终希望拥有可以不杀死敌人又可以降服他们的武器。”

img96

毕兹粉末

主持人话音刚落,会场上一片骚动,因为在参会者的脑海里,常常浮现的是大规模致死性化学毒剂,对于主持人地说法,他们都有各自的意见。

这时,一位教授走上台来,他开门见山的说道:“毕兹毒剂是一种新型合成的毒剂。它是一种精神性毒剂,这种毒剂与神经性毒剂不同,能使人中毒产生幻觉,从而丧失正常活动能力。”随后教授开始了他的表演。只见一个四面透明的玻璃柜被推了出来,玻璃柜上的风机也随之启动。随着一声猫叫,大家的目光转到了一个提着铁笼的人的身上,笼子里关着一只大白猫。试验员一声准备,照相机、摄像机齐刷刷地对准了试验柜,这时,猫被送进柜中,在里面不耐烦地转着圈。又一个试验员手提装有一只老鼠的笼子来到台中央,利索地将老鼠也送入了柜中。同我们平常所见无异,老鼠见了猫自然是急忙躲闪,但没过多久便被大白猫摁在脚下,尔后又被衔在了嘴里。对于这种表演,人们觉得十分乏味,但都耐着性子等着相反结果的出现。

两位试验员将老鼠从大白猫的口中夺出。这时,一位身着防护服,头戴面具的人将猫抓住,随即给猫注射了一支白色的液体,然后将猫放回。猫仍在柜子里走动。演示厅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过了三分钟。此时,猫的行动变得迟缓。当工作人员将两只老鼠放进柜中时,老鼠仍然像上一次战战兢兢,依旧本能地东躲西藏。而原本威风凶猛的大白猫却变得软弱退缩起来。见到老鼠,大白猫不但不向前扑抓,反而惊恐万状,浑身发抖,眼睛瞪得大大的,步步后退。一只老鼠跑到它的脚下,另一只老鼠进而跑到它的身上,而大白猫却还在后退躲闪,最后竟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大厅里迸发出了一阵笑声。与会人员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随着研讨会的结束,失能剂的神奇效用也震惊了全世界。

老鼠的天敌为什么突然之间惧怕起了老鼠来了呢?原来是给猫注射的精神失能性毒剂——毕兹发挥了作用。那么,这里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毕兹的来历。

img97

装有失能剂的化学炮弹

在世界各国争相追逐化学毒剂的规模性和杀伤效力的时候,美国的科研人员却对只能使人产生幻觉的失能性毒剂产生了兴趣。美军对失能性毒剂的研究可谓不遗余力。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项以“蓝天作业”为代号的失能性毒剂的研究开始了。这一项研究投入了大量经费,吸纳了诸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公司等社会团体。科研人员全力以赴开拓、探索,最后选定了1951年首次由美国斯顿拜克和凯泽合成的毕兹为首选药物。前面我们讲到过,毕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物质,同时可使动物神经和躯体产生使能作用。中毒者最初口、鼻及喉部有烧灼感,皮肤干燥、潮红,继而步履蹒跚,行动困难,言语困难,思绪混乱并出现幻视、幻听、记忆力减退,虽然以后可逐渐恢复,但有时仍可复发。

曾经有一位中过毒的美军退伍军人这样描述:“我在中毒后的第7天时,仍产生幻觉。当时,我正在家里与妻子喝可口可乐。突然,一阵胸闷头疼,接着我看见冰箱门忽然打开,里面出现了许多鸽子。一声哨响,它们一齐飞出,在天花板上来回盘旋打转,不一会儿,就有粪便如雨而下,洒满了地板。妻子说我接着大谈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俾斯麦。过了一个小时,我又惊愕地高喊:‘飞碟!飞碟!’我曾幻想自己成了好莱坞的电影明星,抱着奥斯卡金像奖;也曾幻觉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把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证书顶在头上。”

img98

防毒面罩可以有效抵御毕兹的攻击

像上面所描绘的人员产生幻觉的记录,在美军的档案中早已屡见不鲜。一位记者曾经幽默地说:“毕兹毒剂的毒性很大,几毫克就足以使人中毒。如果将哪怕是100克毕兹投入到华盛顿的自来水中,也会使全市居民在几天之内处于一种非常有趣的状态之中。”这位记者的言语也许过于夸大,但无论是怎样的化学毒剂,一旦沾染,确实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毕竟“毒魔”不可小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