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2025年10月12日
自序
研究斗栱的人多是出于一种癖好,我也不例外。对于一个非专业建筑史家,斗栱是一个有趣而通俗的题目,所以这个题目吸收了我在“正”事之外大部分的时间。
这篇论文与《明清建筑二论》一样,只能算是一个草稿,不但达不到学术上的绝对严整性,由于种种原因,甚至在我个人的知识范围内,也不能说完备。
很明显的,本文的重点在“起源”部分,对于寻求一个确切答案的读者,即是这一点也是令人失望的。大部分的情形只是这些年来的一些心得、思想的收集而已。由于我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作成结论,我的工作几乎只是提出个人思索的路向,及一些足以使后来的学者进一步工作的线索。个人比较得意的部分,是斗栱形象世界性的发掘。至于“发展”,除了慢栱之部分外,只是整理了现有的资料,使之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顺序。因为这一部分,特别是在辽宋之后,已有相当的研究,以个人目前的处境很难有进一步发现的可能,故十分简略。
有时候我自己在怀疑这些工作的价值。胡适之先生曾说考古家辨一字之正误与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星一样有价值,事实上我也怀疑天文学家的价值。也许我们可以说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在满足自己,至于其“绩效”则不在预计之内了。这也算一种生活艺术的态度吧。
1973年夏于中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