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黄金时代

帝国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叫罗马帝国?有人回答说,如果将Roma(罗马)一词倒写就变成了Amor(爱),罗马人自认为是爱神的后裔,为了世界的爱而建立一个永久的帝国,这合乎神意,亦合乎公理,这个帝国也应该称为罗马帝国——但是这个答案似是而非。

西方国家愿意将自己的文明起点同希腊罗马文明联系起来,而在古代希腊罗马世界里,能够真正称得上帝国的国家为数很少,因此罗马帝国是西方世界津津乐道的主题。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人们常常用民族、地域或朝代来称呼某个帝国,如亚述帝国、埃及帝国、秦帝国、大英帝国等等,而由一个城市发展成帝国并以城市命名的帝国并不多见,“罗马帝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罗马由小小的城市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中的故事可以包含世界历史上的每一种神话和传奇。根据历史传说,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在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边建立最初的城市。说是城市,其实不过是由壕沟壁垒围绕的茅屋村落。公元前7世纪末期,罗马开始接受外来的埃特鲁里亚文明,成为意大利的名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后期,是罗马军事扩张的重要时期,罗马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征服整个半岛;公元前264至公元前146年,罗马同当时西部地中海的霸主迦太基人爆发了持续百年之久的布匿战争,最终得胜。罗马人还借助布匿战争的契机征服了东部希腊化王国,其势力范围东扩至动发拉底河一线。这两个半世纪的扩张是罗马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罗马是如何奇迹般的由一个城市共和国变成一个帝国。在当时的那种经济状态之下,罗马人用如此短的时间建立了地中海的霸权,“罗马帝国”的称号与其说表达其他民族对罗马的敬畏之意,不如说是表达了罗马人的自信与骄傲。

罗马军队攻城略地

如果从民族构成上看,“罗马帝国”也可称作是“罗马人的帝国”,但谁是罗马人呢?是那些原先就居住在罗马的居民以及和他们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吗?是罗马帝国疆界范围内的所有臣民吗?从表面来看,罗马帝国首先体现出这样一个特征,罗马人用他们的军事机器和国家机器统治环地中海范围的其他民族,因此就有了罗马人同其他民族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似乎在罗马境内的各种民族起义中体现得特别明显。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罗马人”的含义并不仅是指在罗马居住的先民和他们的后代,而是指具有全权罗马公民权的人,也就是被纳入罗马公民体内部的人,不论这些人的祖先是罗马人、高卢人、伊比利安人或者是希腊人,也不论这些人的父母是出身于自由民或者是被释放奴隶。因此,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的关系其实已经超越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民族关系。在罗马从一个小城市扩张为一个大帝国的过程中,罗马公民权的内涵不断完善,受到罗马法的保护,“罗马人”更多的是指具有全权罗马公民权的人,并非指统治之下的所有民族,并且这种公民权缓慢地扩展到其他民族中。公元前88年,罗马公民权扩展到整个意大利半岛;公元212年,当罗马逐渐开始衰落的时候,罗马公民权才扩展到整个帝国。这便是“罗马帝国”的另外一层含义。

历史分期 罗马帝国从何时开始呢?有人认为是公元前146年,因为在这一年,罗马已经彻底打败位于地中海西部的强国迦太基(布匿人)和地中海东部的希腊化国家;碰巧也在这一年,罗马毁灭了地中海东部和西部两个中心城市——迦太基城和克林斯城。罗马霸权的建立当然意味着帝国事实上已经形成;还有人认为,既然是帝国,那就应该有强权者或独裁者的出现,因此,公元前81年苏拉独裁和公元前44年凯撒的独裁都可以看做是罗马帝国的开始;也有人认为罗马帝国出现的标志不仅是霸权的建立、独裁者的出现,而且应当是国家处于和平稳定时期,所以公元前27年,当凯撒的继承者屋大维结束罗马内战、缔造罗马和平并成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时候,罗马帝国才正式诞生。第三种意见是最为权威的一种观点。

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开始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王朝是朱利安—克劳迪王朝(公元前27—公元68年),第二个王朝是弗拉维亚王朝(公元69—96年),第三个王朝为安东尼王朝(公元96年—192年)。按照吉本的观点,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是安东尼王朝的前期。发展的高峰过后也必然意味着帝国要走向低谷。安东尼王朝末期的康茂德皇帝统治时期,罗马开始走向衰落。如果这样算来,罗马帝国的繁荣稳定时期不过两百年。

帝国的铁器时代和黄金时代 吉本是如何看待罗马帝国的君主和安东尼王朝“黄金时代”的呢?在吉本看来,罗马帝国君主的品德可以分为两类:“在那些君王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探寻出最极端的邪恶和最高尚的美德;可以看到我们的同类中的最完美的高尚品德和最下流的堕落行径。”就君主品德和才能而言,安东尼王朝之前的各个帝王只能用堕落来形容,这是罗马帝国的“铁器时代”。“在图拉真和两安东尼的黄金时代之前的是一个铁器时代。这里要列举出奥古斯都之后的几代人所不齿的后继者的名字来几乎都是多余的。他们之所以没有完全被人遗忘,只是由于他们的无与伦比的罪恶行径和他们曾进行活动的辉煌舞台。愚昧、残酷的提比略、狂暴的卡利古拉、软弱无能的克劳迪乌斯、荒淫残暴的尼禄、禽兽一般的维特利乌和胆小如鼠、不齿于人类的图密善早已被认定只能遗臭万年!”因此吉本认为在罗马的所谓铁器时代中出现了这些特征:1.受苦难的人的高度敏感;2.绝无可能逃出压迫者的魔掌。所谓“受苦难的人的高度敏感”是指在专制制度影响的深度,即在此社会中,不仅一般老百姓、甚至元老阶层都为了自身的利益同专制权力相勾结;而“绝无可能逃出压迫者的魔掌”是指专制制度影响的广度,即“只要这帝国完全在一个人的掌握之中,那整个世界便成了他可以禁锢他的仇家的万无一失的监狱”,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同样身处征服者的淫威之下。在吉本看来,甚至奥古斯都时代在某种程度上也算罗马帝国的铁器时代。吉本的这种观点深受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影响,塔西佗作为罗马元老、共和思想的代表,对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总是采取批判的态度。这种传承关系,在后文中也可以看到:吉本在评价尼禄皇帝的宗教政策时也承认塔西佗对他本人史观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安东尼王朝的君主的看法,吉本的态度与以上的看法截然不同:“如果让一个人说出,在世界历史的什么时代人类过着最为幸福、繁荣的生活,他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那是从图密善去世到康茂德继位的那段时间。那时广袤的罗马帝国按照仁政和明智的原则完全处于专制权力的统治之下。接连四代在为人和权威方面很自然地普遍受到尊重的罗马皇帝坚决而温和地控制着所有的军队。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两位安东尼全都喜爱自由生活的景象,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是负责的执法者,因而一直保持着文官政府的形式。如果他们那一时代的罗马人能够安享一种合乎理性的自由生活,这几位君王是完全可以享有恢复共和制的荣誉的。”这就是同上文中罗马帝国“铁器时代”完全不同的“黄金时代”。在这段文字中随处可以看到幸福、繁荣、自由、仁政、明智、理性和共和等等词汇,很显然吉本的所谓黄金时代中贯穿了个人对于君主制度的一种美好理想,即对开明君主制度的向往,这也是吉本对他生活时代的大英帝国君主制度的美好寄托。因此我们看出,吉本对于君主制度并不反对,他所反对的是所谓专制独裁的君主制度,他所希望的是君主的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