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伦理:慎舞科学的双刃剑
图2—34 清华大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雷毅教授给同学们做讲座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活动最重要的部分,大家对它应该不陌生。在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背景下,看看科学技术在运用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很好地把握这样的一个工具,来为我们人类谋福利。我们来举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深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以下根据雷毅教授讲座录音整理:
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是科学究竟是什么。这个科学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二是什么是“大科学” ?今天在媒体中经常出现的词,就是所谓“大科学”,或者“体制化”的科学。如果有大科学,那么一定有小科学,跟大科学相区分。小科学和大科学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
三就是为什么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会产生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什么科学技术活动会对你我的生活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做过介绍以后,大家多少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比较确定的对科学的理解,也就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
毛主席写过一篇文章叫《实践论》,讲人类社会活动有三个大的领域。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还有一个是科学实验,也许你们的父母熟悉这样的表达。生产斗争是讲的人跟自然打交道,人作为动物要跟自然打交道;阶级斗争讲的是人跟人打交道,比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还有跟父母的关系等。曾经有种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所以人跟人的关系是以阶级的形态出现的。不论用什么样的词描述,都能理解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他一方面要跟自然打交道,同时另一方面要跟人、社会打交道。这是作为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所决定的。但是除了这两大活动以外,还有一个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巨大,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它起的作用是别的活动没法替代的。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就要给大家讲讲科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我不用展开太多。
大家在学校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常这样讲,你们学习的是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人们自然地把科学定义为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当然了,这个系统化知识体系是针对自然现象,这之外还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通常被称为文科。大学里面的理工科,搞的就是所谓的大科学。当然你把科学看作对自然现象理解的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话,这是不够的。为什么不够呢?因为大家学到的知识是现成的,当你们利用这些知识去行动的时候,比如家里电灯坏了,你们去修理,这叫科学活动吗?不叫。所以今天的科学活动是一个专门的领域,在院里面,清华大学老师们正在做的工作,那都是科学,它跟日常生活当中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这是专门的认识自然的活动,因此,把科学看成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马克思讲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生产力。邓小平也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都是从经济社会角度来理解科学技术的,前面讲到的,科学技术活动对于今天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主导性或者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这个意思。还有其他比较专业的说法,比如把科学知识生产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我们就不用太多的考虑,那是科学社会学专家们讨论的问题。
如果这样理解科学,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着,今天的科学是这样,那么早期的科学也是这样吗?不是。早在牛顿那个时代,牛顿也这么做科学研究,和今天的科学家做的工作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立关于自然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科学大家可以看到,你们的父母,他们做研究是一种职业行为,如果他不做研究,他就拿不到工资,没法养活你们。早期的科学家可不是这样,他们不靠做研究拿工资,这种学问被称为是自由探索,也就是如果一个人有这种好奇心,恰好他又有这个经济实力,他就可以去做这样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小科学。你们在家里如果遇到了一个疑难问题,想办法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就属于自由探索。
如图2—35所示,相信你们一定听说过大部分科学家的名字,因为这些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都作过重要贡献,你们学的知识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们创造的,所以这些人给人类社会,给我们理解自然带来的贡献相当巨大,因此他们都被视为伟大的科学家,最牛的人物。但是挺有意思的是,这么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职业是什么?有多少人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似乎没有多少嘛。譬如达尔文,按照今天的话来讲,他应该属于一个无业游民,可见过去做科学研究的情形跟今天的不一样。进入到20世纪情况就不一样了,人类开启了工业化以后,整个科学研究的方式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今天的科学跟从前不一样,被称为大科学。这个大科学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人员多,二是经费规模特别庞大,三是研究成果多。例如今天的科研人员做研究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上亿的资金,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法支持的,一定要靠社会的力量或者国家的力量。
图2—35 “业余”科学家的职业(小科学时代的科学家)
除了这样的一些特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个科学活动体制化了,也就是需要按照体制的要求去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前面讲到的科学家这个角色的职业化,如果你打算长大后搞科研,那科研就成了你要从事的职业,靠它谋生了。就不像牛顿或达尔文那个时代的人,靠科研养不活自己。所以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跟从前有很大的不同,这会带来许多的问题。什么问题呢?你们想想,如果这些研究者用的是国家的经费,那么他一定要为国家做出成果来,做不出成果国家凭什么给你那么多钱?比如清华大学搞高温气冷堆研究,它能高效安全地把核能转变成为电能,这就是非常好的技术。要开发利用核能,就要依靠这种新技术,于是国家就会拨款做研究。研究成果用于建造核电站,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成百倍万倍地回报。
我们讲的体制化研究模式下的问题不只是科研方面,它还涉及科技成果运用于社会所产生的问题。大家看到的太多的是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的好的一面,各位生活中有太多的实际感受,就不多说了。但有时候用得不好就要出大问题,可以想想,如果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果拿到社会上去用,没用好结果害了人,你会后悔做科学家,还是不该拿到社会上应用?
这确实是个问题。当你做出这个成果拿到社会上用,你自己又控制不了它,你会很纠结。古往今来,凡是遇到这种情形的科学家,假如他有良知的话,他一定会深深地自责。大家知道原子弹吧?大家知道著名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推出质能关系式,E=mc2。这个公式意味着什么?任何质量很小的物质都拥有巨大的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解,假如把这瓶水的能量释放出来,你们可以算一下它的能量有多大。把它的质量乘上c的平方,c是多少?每秒30万km。这个能量那是相当大。这瓶水要是能够把它原子内部的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它就是原子弹。原子弹拿来干什么用?
美国“二战”时期搞了一个庞大的“曼哈顿工程”,花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搞出三颗原子弹,一颗试爆,在洛斯阿拉莫斯那个地方,试试效果怎么样,另外两颗都扔到日本去了,一个是广岛一个是长崎。今天这两座城市还留有当年原子弹爆炸过后的残垣断壁,以警示后人不要再发生战争,因为它杀戮了生命。
大家注意,像这种科技发明对人类的威胁是巨大的,因为它杀了很多无辜平民,所以没有任何区分的杀戮是一件非常恶劣的事情。等到你们心智成熟之后,你们会深刻认识到这是罪恶。
也许大家会说这是一个极端的情况,因为这是战争。假如美国不扔这个原子弹,日本人就会不投降,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死的人更多,从这种意义上它是正义的。但假如你是生活在那座城里的平民,也因此被原子弹给杀戮了,你会是怎样的心理?一定会觉得很冤,所以这类问题得全面的考虑。
我们给大家讲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寂静的春天》,讲的是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广泛使用对人、生物和环境的危害。危害大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美国的大地上洒DDT,居然在南极的企鹅身上能够找到DDT的残留物,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人类没有任何人把DDT弄到南极去。
学生:大鱼吃小鱼。
雷毅:很好的想法。还有一方面,它跟洋流的作用有关,把类似的有害物质带到各地。
像DDT这样的东西,原本是非常好的高效杀虫剂,发明DDT的是一位瑞士的化学家,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DDT在“二战”中对减少寄生虫和疾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寄生虫会导致战斗力下降,可是把DDT往身上一喷寄生虫就没了。和平时期把DDT喷洒到农田里面去杀害虫,为提高粮食产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粮农组织曾经有一个计算,假如没有DDT,我们生产的粮食可能2/5会被害虫吃掉。为什么DDT现在被禁止了?是因为它对人、动物和环境都有危害。大家看了《寂静的春天》那本书就知道。也许大家会说化工产品多少都会有点问题,那其他的领域呢?其实各个领域都有类似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情形很多。埃及尼罗河上有一个阿斯旺水坝,很壮观,它把尼罗河的水切断在上边建了一个大水库。尼罗河对于埃及来讲是重要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讲到尼罗河时说它是上帝赐予埃及人的礼物,过去,尼罗河水常年泛滥,埃及人民不是诅咒,不是逃难,而是要载歌载舞,来歌唱,来颂扬尼罗河。因为尼罗河水的泛滥意味着来年有大丰收,现在这种情形全然不见。就是那个阿斯旺水坝修建以后,下游的河流萎缩造成的。大家不要以为仅仅是没水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水量的减少会导致河流生态甚至整个流域的水系都发生改变,譬如地下水就会出问题。现在尼罗河的河口附近甚至出现了血吸虫病,这是灾难。
再看日本,这是日本科学史学会的会长到我们所里作报告时留下的照片。他参加了日本水俣病的调查。
一张是水俣病(图2—36),另一张是痛痛病(图2—37)。知道水俣病和痛痛病是由什么造成的吗?汞和镉。汞造成的是水俣病。在水俣湾这个地方有家大型化工厂,他们把未经处理的有机汞直接排到水俣湾,导致水俣湾污染后,当地鱼类由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效应,最终当地居民食用了鱼类后得病。生病后的情况非常悲惨,譬如骨质疏松,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肌肉萎缩等,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由于当时不知道病因,又多出现在水俣湾区域,所以人们称之为水俣病。
同样,痛痛病也是不清楚病因,只是患者得了病之后直喊痛,等到他不叫痛便死了。后来才发现,这是由重金属镉造成的。图2—37中母亲抱着手里的那个人不是孩子,是成年人,可是看着像小孩,真的很悲惨。
图2—36 水俣病
图2—37 痛痛病
图2—3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悲剧
图2—38 中这些孩子都没有左手。这不是后天造成的,而是生下来就没有。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他们父母参加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救援,受到了核辐射。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回去看一看,有一部片子名叫《拯救切尔诺贝利》。这些孩子的父母还算幸运,虽然受到辐射但没有致命,只是打坏了基因,核辐射对于基因损伤是相当厉害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苏联时期的,在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十周年的时候,乌克兰副总理做了长篇演讲,让人哀叹。网上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的照片,那些残留的建筑和疯长的杂草,仍不允许人进入。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日本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事故发生后,我曾经到访过福岛市,风景很美。到过距离事故现场还有50公里一个叫饭馆村的地方,一片寂静,办公楼的门全关着,车都停在那,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计数器在那闪烁,显示辐射计量比东京高了十倍。再往里走,看到穿着防护服的人在处理地面的辐射残留物。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据说二十年都处理不完。像这样的核事故发生后,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
生物技术是人类未来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一个技术—干细胞研究将来会让大家受益。如果人体的肝脏、肾脏、心脏,甚至脑子坏了,有了这个技术就可以换新的。现在的生物技术从原理上已经没有问题,因为理论上已经证明可行,技术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现在重要的就是怎么样通过技术手段,把我们身上那些分化了的细胞化学和物理因素激活、诱导,让它返老还童变成胚胎干细胞。这样就可以在实验室里培养出一套组织和器官。将来有人烧伤了也不必那么痛苦,移植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用自身的干细胞培养一块皮植于患处,不会有排异反应。器官也是如此。但是,在解决了此类问题时又带来另一个新的问题。某天当你和家人正在海滩旅游度假时,突然接到了医院打来一个电话,说很抱歉,我们在培养你的干细胞时出了点问题,结果培养出来了一个人,你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这叫生殖性克隆。如果只是做到器官那叫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是用于治疗目的和培养这些器官的,可是治疗性克隆跟生殖性克隆就差那么一步。
我想问问各位同学,如果由我的干细胞培育出来的人,他跟我是什么关系?逻辑上来讲,他应该叫我的兄弟而非儿子。为什么?因为他跟我是同一套染色体,是基因型一致的。我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因为今天确实有那么一些科学家正在做这些事,他们宣称已经克隆出来了人。如果像这样克隆出来人的话,将来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就要受到挑战,因为我们整个社会规范,伦理、道德都是建立在现行家庭稳定的基础上,克隆技术有可能会打破这一切。
总而言之,现在的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既体现在它积极的一面,比如计算机、手机、轿车等,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巨大危害。这样一来,我们在做研究、应用这些成果的时候,就应事先考虑到后果,把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消除或者减少。
从前面的介绍大家已经看到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各位同学,你们在学好科学知识的时候,也要学习人文知识,每个人都有点人文关怀精神,只有把人文和科技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你把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人道地用于人类社会,为人类造福。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告诉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按照人文关怀的理念、人道加以运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发展科学技术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