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学生感悟

四、 学生感悟

我和我的同学们在北京动物园做丰容

C13级 赵子荷

我喜欢去动物园看动物。

小时候,我觉得爱护动物就是喂它们好吃的,没有想到这些为人类增添快乐的圈养动物应该有更贴近在自然界的生活。

2014年我升上初二以后,学校开设了“走进科学殿堂”的课程。根据我们生物课上学习的动物及动物行为的内容,老师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野生动物学家张立教授给我们做“你所不知道的亚洲象”的讲座。他的讲座不仅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还知道了“丰容”这个词汇及内涵,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爱护动物不仅是满足它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它们的精神需求。我们对动物福利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后来学校组织我们去北京动物园参观,张轶卓工程师详细地给我们讲了丰容的概念和实际操作。还有坚持每周都去北京动物园做大象丰容研究的北师大学生周方易大哥哥还给我们做了特别生动的“大象丰容”的现场演示。

2015年3月,“走进科学殿堂”下半学期,老师根据我们的兴趣组成电子组、力学组、化学组、地理科学组和动物丰容组,在科学家地引领和指导下更深入地学习,领略科学的内涵。我自己选择了动物丰容组。我们一共24名同学选择在北京动物园做动物丰容的实验和研究。

最初2周,我们3个小分组都在苦恼选择什么作为研究课题。动物园的老师们热心地为我们拟定了很多有意思的题目,比如温度对竹节虫繁殖的影响等。但最终经过商讨,我们3个小组一致选择了丰容,因为我们认为对于我们这些不太了解该如何爱护动物的孩子,接受正确的思想并进行行动上地改变是至关重要的。

1.选择丰容实验的对象,进行丰容准备

学校的老师们很支持我们的选择,他们还陪我们一起思考并引导我们进行动物的选择。我们3个组最初选择的动物分别是马来貘、孔雀和熊猫。一组选择马来貘是出于对这种动物的好奇;我们二组选择孔雀是因为我们发现大部分公园或动物园的鸟苑里,孔雀极少开屏;三组选择熊猫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国宝。

我们就自己的选择与园方的老师进行了讨论。遗憾的是马来貘的主管饲养员不在北京,可能会耽误进程,所以第一组只能换一种动物。我们组在参观了动物园的孔雀后发现它们是在儿童区里和许多不同品种的鸟类混养在一起,和人们直接接触,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第三组参观了熊猫的场馆和丰容方法以后发现,这些国宝的生活环境已经非常适宜,所能做的不多,所以他们也需要更换动物。

那我们该选择什么动物呢?我们用了一个下午参观动物园来确定目标动物,并经过商讨确定了最终的丰容对象。一组选择了南非长角羚,指导老师是何绍纯工程师;我们第二组选择了火烈鸟,指导教师是张媛媛工程师;第三组则选择了袋鼠,指导教师是张轶卓工程师。我们与导师分别讨论了自己对丰容的设想以及期望达到的丰容目的。我们分组开会,确定了开题报告写作的分配和初步的实验计划。

北京动物园的3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基本知识,比如什么是行为谱,有哪些观察记录的方法和它们各自的利弊等。然后我们又去了中国科学院情报所,马晓敏老师指导我们该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对自己选择的目标动物进行了更为详细的了解,也知道了目前对这些动物的丰容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让我们沮丧的是文献尚无对火烈鸟研究的任何信息,张媛媛老师指导我们参照丹顶鹤的行为谱制定了一份自己观察的动物行为谱,并提出了丰容手段的设想。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可以开始丰容了。

2.有趣的丰容实验

虽然我们以前多次来到北京动物园,但对动物进行科学的观察这还是第一次。第一组研究长角羚的同学们以两棵树为标志物把场地分成了6块。他们通过对长角羚活动区域的记录发现长角羚活动范围过小,场地利用率不够,而且在观察中发现它们有乞食行为。于是他们把食物分成了4堆,分开摆放,避免发生抢食,并增加场地利用率。但是第一次经验不足,饲料之间间隔太大,所以长角羚依然集体觅食,导致公羊抢走了所有苹果。于是在第二次试验中,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同时为了避免种群对怀孕的092号长角羚的排斥,一组同学决定缩小草料间距。最终的效果与他们的预期相符,4只羊分开取食,没有发生任何争抢,同时也都有了足够的食物。

我们组第一次仿照给大象做果冰的方法为火烈鸟做了虫冰,放置在火烈鸟在室内平常取食的地方,希望通过增加取食难度和取食时间达到丰容效果。最终效果与预期相反。火烈鸟的觅食行为减少了,警戒行为增加。我们对此都有些沮丧,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好。媛媛老师建议我们给火烈鸟的室外场馆加装喷头,模仿它们在野外潮湿的环境。我们按她说的做了。这次丰容很成功,大家又有了信心。我们一起计划出了第三次丰容方法。我们把没有削皮的树枝堆砌放置在室外场馆,目的是引起火烈鸟兴趣,通过增加它们的玩耍时间达到丰容效果。这次丰容因为时间过短而使火烈鸟一直处于警戒状态,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但这次我们没有气馁,还积极讨论了3种可能起效的丰容方法——镜子丰容、气味丰容和声音丰容为将来的实验准备。

第三组在丰容过程中遇见了和我们一样的难题。他们在袋鼠兽舍中放了木筐作为玩具,但时间过短,袋鼠不适应木筐,同样没有什么效果。他们接下来准备采用气味丰容。

3.幸运地和世界上顶尖的丰容大师们学习和请教

2015年5月,第十二届国际丰容大会在北京动物园举行,我们也接受了参加大会并做发言的邀请。大家都非常惊喜,因为在最初选择丰容时我们从未想到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大家紧锣密鼓地为大会上的发言做准备,写论文的收集数据,与老师讨论论文格式和内容,赶着在报告前一周写出了论文;准备展板的认真写展板材料和排版;几个需要上台报告的同学每天都要忙到12点才睡,但是他们却从没有过一句抱怨。

到了汇报这天,大家早早地来到动物园,负责报告的同学在座位上继续熟读自己的稿子,其他人有的参观会场,有的和专家们聊天。3位导师也来了,鼓励我们要自信。大会开始了,先是世界丰容组织的主席David发言。他讲的是环境丰容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内容非常精彩有趣,虽然中间有些地方我们不太明白,但大家都特别认真地听讲。接下来就该我们了。我们很害怕专家们会因为内容浅显而不屑一听。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的代表走上台时,场下的掌声震耳欲聋,很多人都举起了相机。这无疑是对我们的鼓励、赞许与支持。每一组发言完毕,台下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茶歇时,David过来告诉我们做的报告好极了,为我们每个人在参加丰容大会的证书上签名,并耐心回答我们的疑问。有一位澳大利亚女专家对我和刘润心说她小时候没有如此好的机会,能与这么多世界顶尖的专家交流讨论,也没有人给她讲动物丰容,我们是很幸运的。还有好多专家对我们的汇报表示赞赏,他们说,从开幕以来,还没有哪个汇报收获到了如此热烈的掌声。我们都自豪极了,同时也很感谢清华附中的老师、北京动物园的老师和国际丰容组织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指导和鼓励,我们这次的科学实践活动不会如此圆满。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亲身体验,我们了解了如何更好地爱护动物、如何为圈养动物提高福利。同学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虽然实验过程中有很多都和我们的想象期望不同,我们都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就是通过这样的试错我们学到了科学实验的方法,积累了科学实验的经验。丰容论文的写作和丰容大会报告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让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和总结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也锻炼了我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走进科学殿堂”的课程结束了,但这次学习的过程和我们收获的经验、兴趣会让我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