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师笔记
2025年09月26日
一、 教师笔记
从知识体系方面看,目前初二年级的学生在生物学课堂教学方面,已经开始系统地接触动物学知识。所涉及的概念在《2011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主题中涉及“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几大主题内。在知识认知方面,学生随着课堂学习积累了一些必要的知识。然而,在课堂上学习到生物学的种种知识,尤其是与动物行为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关的知识不是活生生的。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觉得很难接地气。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如何加强生物学课本知识与社会知识体系地链接,如何使学生的课本知识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科研工作者的生活,确实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理解,形成正确的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方面的认识,对于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提高环境保护素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学生往往对于课标上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尤其是有关保护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等方面,缺少感性认知。结合《2011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到的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得有关动物丰容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让原本很难通过课堂和书本获得的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知识,真正成长于学生的心中,并潜移默化地树立爱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如何把学生热爱动物这种朴素的情感变成他们的自发意识,并用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参与爱护动物的行动,成为终身的一种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课程设计上设置一系列具有梯度的过程。大致做法如图5—57所示。
图5—57 课程设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