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附录

(一)非洲羚羊课题小组

环境丰容对圈养南非长角羚行为的影响

吕雅馨*,何婉榕,李安琪,莫心宜,王悦冰,王欣欣1,何绍纯2

(1.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94;2.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

摘要:从2015年3月到5月,我们对北京动物园非洲动物展区的四只南非长角羚进行行为观察。我们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进行行为观察记录。通过动物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圈养的南非长角羚行为比较单一,活动区域过于集中,对运动场的利用率不高。因此我们通过丰容来改变动物的行为,增加取食时间,激发动物自然行为发生,减少刻板行为出现,提高动物福利。我们发现动物在丰容前后的行为有显著差异,说明丰容可以有效地改善动物行为。

关键词:环境丰容;南非长角羚;动物福利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on the behaviors of captive gemsbok at Beijing zoo

Lv Yaxin*, He Wangrong, Li Anqi, Mo Xinyi, Wang Yuebing, Wang Xinxin1, He Shaochun2 (1.Tsinghua Attached Middle School, Haiqian, Beijing, 100094, China; 2.Beijing zoo, Beijing, 100044, China)丰容对圈养条件下火烈鸟的行为影响

Abstract: From March, 2015to May, 2015, we studied and observed four gemsboks (Oryx gazella)at Beijing zoo.We used instant record and focus sampling to observe and record.After analyzing our data, we found out that the behaviors of them and their area of activity were too simple.So we hope that from our enrichment, we can increase their time of food finding and the animal welfare.Food enrichment is our main focus, for example we can separate the food when we feed them.At last we found out that the behaviors of four gemsboks have changed, and their area of activity became larger.We reach our goal.Our conclusion is that enrichment is helpful for changing animals’ behaviors and area of activit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gemsbok(Oryx gazella); animal welfare

南非长角羚,属牛科的一种。头上长有一对军刀状长角。喜群居,胆小而机警,蹄宽阔,善奔跑。耐渴性强。以野果、树叶、豆荚等为食。全年发情繁殖,怀孕期245~260d,每胎产1仔,2岁左右成熟,寿命20年左右。现在关于南非长角羚的研究并不多,我们希望通过观察研究来改善北京动物园南非长角羚的生存现状,这不但会提高它们的动物福利,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们的生存环境,更好地保护它们。

(一)研究对象

北京动物园4只南非长角羚(按照出生时间编号):121(公)、092(母)、132(母)、142(母)。

(二)研究方法

瞬时记录法;焦点取样法。

(三)行为谱

1.运动行为

(1)移动。正常的活动,包括走动和跑动。

(2)狂奔。有意识地狂跑,通常是受到惊吓等。

2.取食行为

(1)进食。采食和饮水。

(2)反刍。进食一段时间后嘴巴明显蠕动咀嚼。

(3)乞食。游客投喂而并非自己取食。

3.繁殖行为

公母羊间的发情、嗅闻。

4.休息行为

在同一地点长时间站立或者躺卧。

5.梳理行为

(1)自己。自行梳理如舔毛、挠痒。

(2)相互。相互间梳理如舔毛、挠痒。

6.排泄行为

7.探究行为

(1)嗅闻和寻找。用嘴在地上找寻但不吃食物。

(2)观察。观察游客。

8.警戒行为

转动耳朵,警惕地观察四周。

9.玩耍行为

(1)顶撞。用角触碰对方,但并无恶意。

(2)追逐。相互追逐玩闹。

10.攻击行为

打斗、驱赶、追逐。

11.看不见

(四)预观察数据统计(时间:4月7日)

以下是一些初始的统计数据(表1~表4)。

表1121行为数据

表2132行为数据

表3142行为数据

表4092行为数据

活动区域:

【121】 1区96%,2区4%。

【132】 1区96%,2区4%。

【142】 1区96%,2区4%。

【092】 1区94%,2区2%,3区2%,6区2%。

由于这些数据十分繁杂,我们定义了易于分析的有利行为、不利行为与一般行为,见表5。

表 5有利行为、不利行为与一般行为一览表

(续表)

总结长角羚的特点:对活动的东西比较敏感,对新奇的形状很注意。在下午,长角羚多活动于树荫下等较凉快的区域。

发现问题:活动区域过于单一,运动太少。

希望采用丰容方法:在运动场多点投喂,在区4藏食物。(五)丰容实验

预观察之后,我们主要发现如下问题:

(1)长角羚出现多次乞食行为,我们需要减少长角羚的乞食行为。

(2)长角羚的活动区域基本集中于食槽周边(1号区),我们需要增加长角羚对场地的利用率。

(3)种群间的互动很少。

(4)长角羚的活动较少,我们需要增加长角羚的行为多样性。

1.第一次丰容实验(时间:4月14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第一次丰容。本次采用了颗粒料丰容,选取了4个较为分散的位置来投喂食物,丰容示意图如图1所示(星星代表投喂点)。统计数据见表6和表7。

图1丰容示意图(第一次)

表6142丰容统计数据(第一次)

活动区域:

【132】 丰容前:2区42%,1区58%。

丰容后:3区70%,6区14%,1区4%,2区8%。

【092】 丰容前:5区24%,6区76%。

丰容后:1区24%,2区26%,4区14%,5区30%,6区6%。

结果:休息明显减少,运动和取食行为显著增加,但由于位置分散,羊群无法发现所有投喂点,出现攻击行为(由于攻击行为并不是在采样的时间点出现所以无法记录)。

图2丰容示意图(第二次)

表7132丰容统计数据(第一次)

2.第二次丰容实验(时间:4月21日)

本次改用草料,选取了4个较为集中的位置(缩小间距,减小种群对怀孕的092的排斥行为)来投喂食物,丰容示意图如图2所示(星星代表投喂点)。统计数据见表8~表10。

表8142丰容统计数据(第二次)

表9132丰容统计数据(第二次)

表10092丰容统计数据(第二次)

活动区域:

【121】 1区30%,2区38%,3区24%,4区4%,5区4%。

【132】 1区4%,2区40%,3区20%,4区36%。

【092】 1区10%,2区20%,3区24%,4区32%,6区14%。

结果:成功做到了场地利用率和行为的增加,又避免了打斗行为。

(六)讨论分析

(1)由于我们做试验的时间有限,我们主要只做了我们认为最速效的食物丰容,其他的丰容我们基本没有尝试,丰容类别有所局限。

(2)由于我们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只分析了动物最基本的行为,并没有分析动物尿液等的激素水平,可能不足够科学准确。

(3)实验的时间有局限,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连续观察,只能每周观察1h左右,时间远远不够,可能有部分行为无法观察到,不够全面。

(4)由于我们第一次接触丰容,很多事情考虑得不周到,如:我们经常会把动物认混,我们也有时会出一些其他小差错。不过最后我们都尽量避免了这些错误。

(七)收获

(1)通过研究、比较我们的数据,我们发现长角羚在丰容后有利行为增多,无利行为减少,达到了我们丰容的目的。

(2)我们学习并实践了科学实验的方法。最开始要构思,试验我们的方案,对比数据找到改进方法。

(3)我们学到了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态度——认真记录每次数据,与先前数据对比来看出变化。

(4)我们明白了实验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需考虑方案的安全性,防止动物受伤,以及长角羚对器材的破坏。还有方案的可行性,猜测结果,考虑采取的丰容措施是否会对长角羚产生不利影响。

(5)我们有幸与动物如此亲密接触,更是我们的一大收获。

(二)火烈鸟课题小组

赵子荷 张媛媛* 张元璟 孙楚齐 刘祎 李悦欣 刘润心 刘彧卓

(清华附中C13级 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

摘要:我们于2015年3月~5月对北京动物园内的笼养混养火烈鸟(phoenico pterus ruber)种群进行了环境丰容,投食丰容和无任何丰容的实验,采用焦点取样法,“0—1”及瞬时记录法,观察火烈鸟丰容前后及丰容期间的行为,讨论不同丰容措施对其行为影响。结果表明,丰容增加了火烈鸟的警戒行为、觅食行为及休息行为,同时减少了反复无目的啄羽、踱步等刻板行为,增加、提高动物行为多样性,提高了动物福利和展出效果。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nd feeding enrichment on the captive flamingos (phoenico pterus),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the flamingo groups in Beijing Zoo from March to May in 2015.Focal sampling, “0—1” and scan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behaviors of the flamingos in the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nd the feeding enrichm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nrichment can promote the alerting, foraging and resting behaviors of the flamingos.It also reduces the repetitive aimless feather pecking, strolling and other rigid behaviors.The enrichment increases the behavior diversity of captive flamingos, also improves the welfare of animals and the exhibition effectiveness of animals.

关键词:圈养火烈鸟;环境丰容;食物丰容;行为谱

丰容是为圈养动物提供适应生活的环境,改善圈养动物行为结构的重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北京动物园内的笼养混养火烈鸟施加多种丰容手段,来研究不同丰容措施对火烈鸟的影响,从而提高动物福利和展出效果。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试验动物

动物园共有4个品种的火烈鸟,分别是智利火烈鸟、古巴大火烈鸟、欧洲大火烈鸟和非洲小火烈鸟,总数约为30只,其中非洲小火烈鸟仅有1只。所有火烈鸟中共有7只尚未成年。

2)试验场地

火烈鸟室内场馆约为200m2,室外场馆约为190m2。室内场馆有一水池,水深约为10cm,约占室内一半面积。室外场馆有一水渠,水渠围出一小岛,岛上种有植物。

2.研究方法

1)制定行为谱

行为谱是一种动物正常行为的全部记录或名录,火烈鸟行为谱包括:

(1)觅食行为。叼取食物、涮洗、饮水、吞咽(衔水、仰头、晃头、吞水)。

(2)繁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3)游走行为。行走(不固定方向、距离、速度)、跑动、假飞、涉水。

(4)休息行为。头别到身体后面。

(5)警戒行为。受刺激时集体向某一方向小跑,队列整齐,避开不利趋势;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行为并伸长脖颈向四周张望。

(6)站立行为。伸直单腿或双腿,没有变化。

(7)整理行为。梳理羽毛;伸开翅膀保持1~2s再收回。

(8)攻击行为。在对方身后追赶并拍打翅膀;啄其他个体。

2)火烈鸟的异常行为

火烈鸟的异常行为包括刻板行为(踱步:无目的;方向、速度、距离基本固定,超过2个来回;啄羽)。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焦点取样法,“0—1” 及瞬时记录法。

(二)结果

我们采用了投放虫冰、加装喷头及增加带皮树枝3种丰容方式,每种方法中选取3只火烈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我们得到了下列原始数据(图1~图3)。

注意:

(1)第一次实验无丰容与虫冰丰容对比,未得到丰容后火烈鸟个体1和个体2的观察数据。

(2)第三次实验无丰容和增加带皮树枝丰容对比,未得到火烈鸟个体3的有效数据。

图1火烈鸟个体1(0—1记录)

图2火烈鸟个体2(瞬时记录)

图3火烈鸟个体3(瞬时记录)

1.虫冰丰容

投放虫冰是将面包虫冷冻在冰块中,放置在火烈鸟在室内平常取食的地方,目的是增加其取食难度及取食时间,通过增加觅食行为达到丰容效果。

表1是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虽然X 2和P的值都可以用来分析丰容的效果,本文主要是用P的值来说明丰容前后火烈鸟的行为频次是否有显著性差异(0<P≤0.01,差异极显著;0.01<P≤0.05,差异显著;P>0.05,差异不显著)。

表1投放虫冰对行为的影响(瞬时记录法)

(续表)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投放虫冰后,火烈鸟的警戒行为极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不敢接近虫冰、绕行虫冰,导致没有觅食行为。

投放虫冰对火烈鸟行为的影响与我们预期不符,对火烈鸟的觅食行为没有任何增加反而减少,但由于警戒行为增加,此丰容手段考虑为比较有效。

2.喷灌丰容

加装喷头是在火烈鸟室外场馆的顶棚上安装3个喷头,打开水闸后会喷出水雾,目的是制造适合火烈鸟的环境,减少火烈鸟的异常行为,从而达到丰容效果。对原始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喷灌对行为的影响(瞬时记录法)

表3喷灌对行为的影响(0—1记录法)

加装喷头并开启后,火烈鸟个体3的警戒行为极显著减少,觅食行为极显著增加。火烈鸟1的休息行为显著减少,整理行为显著增加。

加装喷头后,在预观察(即喷头开启前30min的观察)期间,3只个体都未观察到异常行为。开启喷头后,最终效果与预期吻合,说明此丰容手段非常有效。

3.增加带皮树枝丰容

增加带皮树枝是将未削皮的树枝堆砌放置在室外场馆,目的是引起火烈鸟兴趣,增加其玩耍时间,通过增加玩耍行为达到丰容效果。对原始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增加带皮树枝对行为的影响(0—1记录法)

表5增加带皮树枝对行为的影响(瞬时记录法)

增加带皮树枝后,火烈鸟个体2的觅食行为显著减少。火烈鸟总体行为没有明显变化,结果不理想,丰容手段效果不显著。

(三)讨论

放置虫冰的效果与预期相反。火烈鸟的觅食行为减少,警戒行为增加。根据观察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火烈鸟在饲养员进入兽舍后产生警戒行为,又由于饲养员多次移动虫冰及火烈鸟从未见过虫冰,导致火烈鸟对虫冰产生警戒行为,在饲养员离开后仍不敢接近。二是虫冰制作时间是早上,投喂时间是下午,虫子死亡后的气味使火烈鸟对其没有兴趣。但是火烈鸟警戒行为的增加也是很成功的丰容效果。

加装喷头的效果明显,达到了我们的期望,比较成功地模拟了火烈鸟在野外湿地潮湿的生存条件,为火烈鸟创造了良好舒适的环境。

增加带皮树枝的效果很不理想,与预期不符。分析原因是火烈鸟场馆进入布置树枝的人过多(7人左右),且树枝所搭成的物体相对于成年火烈鸟体型来说比较庞大,导致火烈鸟对其产生警戒行为。而我们的观察时间30min过短,导致火烈鸟还未适应新环境实验便结束了。以后的实验中为避免此类问题应在早上提早布置完毕,让火烈鸟有一个适应期。由于当日游客较多,导致火烈鸟在丰容前后1h内均处于警戒状态,所以丰容后虽也有明显警戒行为且警戒对象有所改变(丰容之前是游客,丰容过程中是实验人员和树枝),丰容效果依旧不明显。

1.回顾与总结

本着动物福利最大化的思想出发,我们尽量避开了常被用作丰容对象的动物(如熊、虎等),最终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火烈鸟。而目前国际上进行火烈鸟丰容的少之又少,论文更是难以寻找,这些无疑增加了我们进行丰容的难度。如果进一步进行研究,我们会根据不同物种的特点探讨针对性的丰容方法。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亲身体验,我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最终写出了一篇关于火烈鸟丰容的论文。虽然过程中有很多都和我们的想象期望不同,遇见了很多挫折,但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试错中前进着、积累着、学习着。

虽然我们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我们收获的经验、兴趣和学习的过程会使我们一生受用。2.丰容指导及致谢

特别感谢张媛媛、白春亭、周方易、刘兆翀、何绍纯提供的指导以及帮助。感谢陈建荣老师、董璇老师、韩星老师、刘向军老师和张彪老师对论文写作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强,李洪文,石凌,鄢萍,刘选珍,郑涛环境丰容对圈养灰鹦鹉日常行为的影响(四川动物2009年第28卷第3期)

2.田秀华张丽烟王晨动物园环境丰容技术及其效果评估方法[野生动物杂志2007,28(3):64—68]

(三)袋鼠课题小组

北京动物园圈养大赤袋鼠的环境丰容及对其日常行为和空间利用率的影响

唐静吾 赵鉴开 魏斯宇 王骥勤

郭婧煊 王雨潇 时清扬 李伟楷

指导老师:北京动物园工程师 张轶卓

摘要: 对北京动物园4只大赤袋鼠进行环境丰容,三种丰容分别为分散投喂、放置气味物、放置玩具,并研究3种丰容对其日常行为和空间利用率的影响。3种丰容后,行为上发生了积极变化,取食行为下降,探索行为增加,移动行为增和,休息行为减少,警醒行为增加;空间上,空间利用率提高,因为袋鼠们移动行为和探索行为的增加,个体的活动区域更为宽广。我们认为,如果丰容的目的是提高动物空间利用率,那么食物丰容一定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如果是要提高某种特定的行为,可以考虑的丰容方式有:气味、玩具丰容,它们可以提高探索行为。对于提高空间利用率,我们认为一定要在每个区域都放置丰容物,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环境丰容;大赤袋鼠;日常行为;空间利用率

环境丰容即环境丰富度(environmental enrichment),是指对圈养动物所处的物理环境进行修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其生物学功能,如生殖成功率和适应性等。通常,环境丰容被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工作程序,即通过构建和改变圈养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其尽量多地表现出正常的行为,为其提供更多的行为发育机会。

大赤袋鼠隶属于有袋目袋鼠科,大袋鼠属,红大袋鼠种。它们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主要栖息在中部的干旱内陆,以及较少生长树的辽阔平原。大赤袋鼠属于夜间活动或暮晨活动,喜欢吃草和其他植被。北京动物园内圈养的大赤袋鼠生活环境相对野外较为狭小,而兽舍内的环境与外界的差别以及每日定时定点的喂食使袋鼠的行为较野外有些单一,而且没有完全利用展舍的空间,间接导致其行为的退化。目前国内对袋鼠的环境丰容较少,有赵玲玲等的《环境丰容对灰大袋鼠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了解大赤袋鼠的行为,增加其行为的多样性,提高动物福利,我们决定对北京动物圈养的4只大赤袋鼠进行环境丰容实验,并观察其行为发生频次、空间利用率的变化情况,为以后动物园袋鼠兽舍的丰容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

选择北京动物园笼舍中的健康的4只大赤袋鼠作为研究对象。它们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大赤袋鼠的基本情况

2.饲料及试验场地

1)饲料

4只袋鼠的饲料:玉米6.25kg,白薯2kg,莜麦菜0.75kg,鸡蛋3个,饼干0.25kg,胡萝卜1kg。2)场地

室外兽舍呈不规则椭圆形,占地面积185m2。室内兽舍35m2。丰容在室外兽舍进行。

3.行为谱

根据丰容前的行为观察,我们制定出了行为谱(表2)。

表2 行为谱

4.丰容方法

根据丰容前的观察,我们选取了3种丰容方法,以提高大赤袋鼠的行为多样性和空间利用率。它们分别是分散投喂、放置气味物、放置玩具。

1)分散投喂

将展舍划分为6个区域,将袋鼠所需的食物均匀分成6份,放入铁盆里,分散投喂到6个区域之中。

2)放置气味物

为方便放置气味物,将观察的4只大赤袋鼠与同类袋鼠的兽舍调换,从而使袋鼠环境中具有其他同类的味道。但由于兽舍调换,无法记录空间利用情况。

3)放置玩具

将羽毛球、毛绒玩具等6种毛绒玩具分散放置到划分好的6个区域中。

5.丰容及观察的具体时间和方法

于2015年4月22日进行预观察,时间为14: 49~15: 49。于2015年5月5日进行食物分散投喂,并进行丰容后观察,时间为14: 50~15: 50。于2015年6月2日进行气味丰容,并进行丰容后观察,时间为14: 54~15: 54。于2015年6月9日对其进行玩具丰容,时间为14: 49~15: 49。

观察时采用扫描取样法,每1min记录一次袋鼠该时刻的行为和所在区域,每次观察均为1h。每个个体由2人进行观察记录。

6.数据分析

运用Excel软件绘制行为和空间利用率的饼图,以便于进行前后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动物行为数据

1)08—1行为数据

08—1行为数据如图1~图4所示。

图1 08—1预观察行为

图2 08—1分散投喂后行为

图3 08—1气味丰容后行为

图4 08—1玩具丰容后行为

2)241行为数据

241行为数据如图5~ 图8所示。

图5 241预观察行为

图6 241分散投喂后行为

图7 241气味丰容后行为

图8 241玩具丰容后行为

3)14—1行为数据

14—1行为数据如图9~ 图12行为。

图9 14—1预观察行为

图10 14—1分散投喂后行为

图11 14—1气味丰容后行为

图12 14—1玩具丰容后行为

4)14—3行为数据

14—3行为数据如图13~图16所示。

图13 14—3预观察行为

图14 14—3分散投喂后行为

图15 14—3气味丰容后行为

图16 14—3玩具丰容后行为

5)丰容前后行为对比分析

通过对4只袋鼠丰容前后和袋鼠之间行为比较,我们找到了一些有共性的变化。

我们发现,袋鼠在3种丰容中:

(1)取食行为的大幅下降。这表明袋鼠相对于取食行为,其他行为的占比增加,说明袋鼠不再是大部分时间在取食,这是积极的变化。

(2)探索行为的大幅增加。这是我们预期想要得到的结果,袋鼠的探索行为增加说明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袋鼠产生了兴趣,直接证明我们的丰容实验是有效果的。

(3)移动行为的增加和休息行为的减少。这点说明相比于丰容前,袋鼠活动时间增加,变“勤快了”。

(4)袋鼠的警醒行为大幅增加。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结果,说明新环境对袋鼠的影响较大,使袋鼠很不适应,这是我们丰容试验中能够改进的。

分散投喂使袋鼠需要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取食行为,从而增加了它们的移动行为,这也是我们的实验目的之一。我们推测在此试验中,取食器的更换是导致袋鼠警醒行为增加的主要原因。

气味丰容后袋鼠的警醒行为增加相比于其他实验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我们使用了同类陌生袋鼠的气味,袋鼠更加警觉。同时有个别袋鼠的社群行为增加。进而我们猜测:会不会是当袋鼠来到一个有陌生气味的环境后会和熟悉的同类进行更多的交流以求得安全感?

玩具丰容后袋鼠的各项行为从大部分时间都在取食变成以探索为主的较为平均的状况。探索行为的增多很明显地反映了这部分实验的目的——通过放置玩具使袋鼠对此产生兴趣进而增加积极行为。而警醒行为的增加说明放置陌生的玩具对袋鼠还是有一定的刺激的。

从袋鼠之间的相互比较中我们发现,不同袋鼠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我们推测这是由于袋鼠性格和在群体中的地位决定的。例如081表现得很大胆,警醒行为增加不是十分明显,探索行为增加更多;14—1在群体中处于不利地位,社群行为非常少,取食时总是后吃,社群行为为零。

总结来看,本次实验的三部分还是基本都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但是当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因素使结果更加丰富,这其中的原因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去验证。

2.动物空间利用率数据(气味丰容因更换兽舍所以没有统计空间利用率)

1)08—1空间利用率数据

08—1空间利用率数据如图17和图18所示。

2)241空间利用率数据

241空间利用率数据如图19~图21所示。

3)14—1空间利用率数据

14—1空间利用率数据如图22~图24所示。

4)14—3空间利用率数据

14—3空间利用率数据如图25~图27所示。

图17 08—1预观察空间利用率

图18 08—1分散投喂后空间利用率

图19 241预观察空间利用率

图20 241分散投喂后空间利用率

图21 241玩具丰容后空间利用率

图22 14—1预观察利用率

图23 14—1分散投喂后空间利用率

图24 14—1玩具丰容后空间利用率

图25 14—3预观察空间利用率

图26 14—3分散投喂后空间利用率

图27 14—3玩具丰容后空间利用率

5)丰容前后空间利用率对比分析

在预观察中,袋鼠的空间利用都比较单一。袋鼠们经常处于进食状态,所以移动较少,空间利用极不平均。

在分散投喂后,所有个体的空间利用率都更趋于平均。食物的分散使其移动到不同的区域,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气味、玩具丰容后,个体们的空间利用率与分散投喂后相近,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因为袋鼠们移动行为和探索行为的增加,个体的活动区域更为宽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同类型的丰容,只要是按照分区放置丰容物,都可以提高个体的空间利用率。我们对丰容的结果十分满意。

(三)今后的丰容选择

我们认为,如果丰容的目的是提高动物空间利用率,那么食物丰容一定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食物丰容十分有效,但是在进行食物丰容时一定要考虑好盛食物的容器以及饲料的选取,否则可能造成警醒行为的过度升高以及取食行为的显著减少。但如果是要提高某种特定的行为,那么可以考虑其他的丰容方式,如气味、玩具丰容,它们可以提高探索行为。对于提高空间利用率,我们认为一定要在每个区域都放置丰容物,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赵玲玲,梁作敏等.环境丰容对灰大袋鼠行为的影响[J].野生动物学报,2014,35(2):224—227.

[2]李华,潘文婧,刘东强,宋庆发,张立,袁志强.环境丰容对圈养黑猩猩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中国动物协会.什么是丰容[J].世界动物园科技信息,2006,(1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