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鸢盾

2.2.3 鸢盾

鸢盾因形状像鸢(指老鹰)的头而得名,在欧洲中世纪早期被广泛使用,盾形上宽下尖,因此也被称为尖盾,因形状又像风筝,还被人们称为筝形盾(见图2-25)。鸢盾下面拉得很长,呈锥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小腿。中世纪早期盔甲防护的面积非常少,还不能有效地保护腿部,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盾牌下方被延长,但考虑到增加过多会导致使用不便,所以只能呈锥形延长。既然鸢盾是为了弥补盔甲的不足,那么当盔甲自身得到完善后,作为它的补足物也必定要改变其形式。到了中世纪后期,全身盔甲的普遍使用使得鸢盾渐渐被人们淘汰。

978-7-111-51974-4-Part01-176.jpg

图2-25 鸢盾样式

鸢盾是一种骑士常用的盾。盾牌的挡板向内凹以保护身躯,挡板宽度由下向上逐渐递减省去不必要的部分,有的挡板中间设有一个凸出的半圆拱罩用于攻击敌人的头部。挡板的周围用铁皮包裹(见图2-26),挡板的表面覆盖皮革作为缓冲层(见图2-27),挡板内面设有一根皮带,可供骑士挂于脖子上,便于骑士双手握住马缰绳,挡板内面设计皮带握把抓握供作战时抓握(见图2-28)。

978-7-111-51974-4-Part01-177.jpg

图2-26 周围包裹铁皮的鸢盾

978-7-111-51974-4-Part01-178.jpg

图2-27 缓冲层

978-7-111-51974-4-Part01-179.jpg

图2-28 鸢盾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