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斗盾
斗盾因其外形像熨斗而被后来的研究者形象地称为斗盾(见图2-31)。斗盾出现于13世纪,使用时期为公元1200年至1500年,由鸢盾改造而来。13世纪的时候,盔甲的防护性能大为提高,保护的面积也不断增加,盾牌与盔甲同为防护装备,它们之间有着可替代的关系。鸢盾本是弥补盔甲防护作用不足而出现的,当盔甲的防护作用提高的时候,使用者必定会改变盾牌。毕竟盾牌的使用要占用士兵的一只手,而使盔甲可腾出这只手,所以盔甲可替代盾牌,因此13世纪随着盔甲性能的加强,就有必要缩减鸢盾的防护性能,改变其形态。在这一情况下,鸢盾的长度被缩短,为了增加使用者视野的上部分,弧形被改平,盾牌的底部由原来的曲线变化改为三角形。斗盾挡板制作材料为木材,小的挡板为金属,挡板表面覆盖皮革或布作为缓冲层,周围包裹金属。许多斗盾并没有盾突,这是因为装上盾突会影响盾牌纹章的绘制。


图2-31 斗盾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