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评传》简介
《李叔同评传》这本书是由.何炳武,王晓洁著创作的,《李叔同评传》共有28章节
1
序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雷珍民 陕西古为雍、梁之地,又称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域。在整个周秦汉唐时期,关中地区都是古代中国政治...
2
目录
目 录 序 上编:生平评传 一、早年家庭 二、城南草堂 三、留学日本 四、为人师表 五、出家因缘 六、精进修行 七、云游四方 八、参拜印光 九、老友相聚 十、《...
3
上编:生平评传
...
4
一、早年家庭
李叔同(原名文涛,号息霜,法号演音、弘一),一八八〇年十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天津一富商之家,祖籍浙江省平湖县。民国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一代律宗高僧。其一生的经历可以划...
5
二、城南草堂
到了上海之后,李叔同与母亲在法租界租了房子,暂时居住下来。上海作为近代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和活跃地,文化艺术的氛围相当浓厚,李叔同在此结识了许幻园。许幻园作为上海文...
6
三、留学日本
母亲的离世让李叔同了无牵挂,带着挽救民族国家的雄心,他来到了日本,期望为祖国的生存发展寻求一些办法与出路,同时,也要为自己悲伤虚无的内心寻找一个出口。“听匣底苍...
7
四、为人师表
在日本的几年中,李叔同并没有虚度光阴,他的生活是充实且颇有成就感的。其在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代风华才子。时光飞逝...
8
五、出家因缘
李叔同被后人广为熟知和敬仰,除了因为他早年作为翩翩才子所展示出的惊人才华以外,更因为他能在世俗生活的制高点抛弃所有,为了一个更为高远的目标而付出了他的后半生,并...
9
六、精进修行
在玉泉寺时,老友杨白民前来探望李叔同,这时李叔同恭写了一篇格言,与老友共勉:“古人以除夕当死期;一岁末了,如一生的尽头。往昔,黄檗和尚说:‘你事先如不准备一番,...
10
七、云游四方
一九二三年,李叔同告别温州,前往上海。此次来沪,主要是承尤惜阴之约,共撰《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此文由李叔同开示提纲,尤惜阴执笔撰写。文章由印造经像之“功德”“...
11
八、参拜印光
李叔同最为钦佩的两位法师,一位是藕益大师,一位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号常惭愧僧,陕西合阳县赤城东村人。印光大师幼年因读程...
12
九、老友相聚
一九二五年秋,李叔同准备动身前往南京,并顺道去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朝圣。他将此次行程事先告诉了老友夏丐尊,说他要去九华山,中途路过宁波,如果时间宽裕的话,期...
13
十、《护生画集》
一九二七年,李叔同四十八岁,居住在杭州的常寂光寺。七月份又移居到灵隐寺后山的本来寺。由于侄子的探望,让他萌生了回天津探亲的念头。农历九月,他给蔡丐因写信说“初三...
14
十一、晚晴山房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叔同的体力也大不如前,这个时候全国各地毁寺的风潮正风起云涌。一九二八年,李叔同写信给丰子恺说:“城垣拆毁过半,又复中止。故寓楼之前,尚未有喧扰...
15
十二、《清凉歌集》
在李叔同的五十大寿上,刘质平提出了请法师创作《清凉歌集》的设想,其原因在于,曾经赴日专业系统学习过音乐的刘质平对当时流传于世的音乐并不满意。他认为,这些音乐、歌...
16
十三、白湖岁月
金仙寺位于宁波慈溪县鸣鹤场镇的西边,对面就是水域宽广的白湖,沿着这个湖的数十里地,建有各样的房舍,有种远离尘世纷扰之感。金仙寺自兴建以来,就吸引了诸多高僧大德前...
17
十四、南闽十年
南闽是李叔同最喜欢的地方,他一生中曾三次前来南闽,并在此地度尽余生。不得不说,南闽是李叔同的福地。一方面,这里的气候温润,适宜养身。李叔同曾说:“厦门气候四季如...
18
十五、病卧草庵
一九三五年,李叔同在广洽法师的护送下,前往惠安县的净峰山道场弘扬佛法。惠安县是泉州东北处的一个小县城,此地古刹云集,但以净峰寺最为有名。李叔同来到惠安之后,对此...
19
十六、会见郁达夫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生于一八九六年,逝于一九四五年,浙江富阳人。郁达夫才情敏捷,风流倜傥,多情浪漫,但也有着极强的爱国心。为了抗日救国,他不仅进行文学...
20
十七、念佛不忘救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李叔同到处奔波,为更多的人宣讲佛法。一方面弘扬佛法精要,可以使人们崇信佛法;另一方面,佛法对于无常的解释、生死的看法,也可以慰藉深处悲苦恐...
21
十八、在永春
一九三九年四月,李叔同前往永春县闭关。据史料记载,李叔同常住永春有五百七十七日,其中五百七十二日都在普济寺闭关修行,此为李叔同自出家以来驻锡时间最长的佛寺。永春...
22
十九、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四个字是李叔同一生当中最后的书法作品,是他临终前三天所作,表达了他在往生之前的复杂心情。 一九四二年过后,李叔同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也意识到生命的...
23
下编:书法评传
...
24
一、学书历程
李叔同的书法造诣极高,在书画界享有盛名。他的字以一九一八年为分水岭,可以分为俗界和僧界两个时期。总体而言,李叔同的书法博采众长,涉猎颇广,对秦篆、汉隶、魏碑、唐...
25
二、书法赏析
...
26
1.早期作品赏析
钱君匋先生在《忆弘一大师》一文中说:“他写《张迁碑》,稚拙韶秀,气宇雍容;写《石鼓文》,匀停舒展,缓带轻裘于百万军中,有儒将风流;写《天发神谶碑》,变险为平,内...
27
2.后期作品赏析
柯文辉先生认为李叔同的书法:“自出家至五十岁左右,字的结体由矮肥变为正方,骨骼挺劲,力在骨中,笔画稍瘦,起落严谨,放少敛多,跳出北碑影响。看外部之美不如往昔,而...
28
三、书法评价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家的精神视野,以及本人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是与他的艺术密切相关的。”“理解书法,首先是对书法家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评价李叔同的书法成就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