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率先注册商标 如今工厂成景点
咀香园传统制作工艺的始创者萧家所处的兴宁里,正处于香山县城石岐繁华的“十八间”附近。清光绪末年,位于香山县城石岐兴宁里8号一个书香世家,家道日渐衰落。时值萧家老夫人寿辰,萧友柏为经济拮据难以招待亲友而发愁。其家中婢女潘雁湘,在萧友柏的妾侍林大姑指导下,将绿豆磨成粉、用糖腌制肥猪肉片,经过一系列手工技艺制作成绿豆夹肉饼用来孝敬老夫人,并以此招待宾客。此饼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腻,咀嚼之有杏仁香味,宾客品尝后,赞不绝口。其时,有人将该饼呈奉时任香山知县的覃寿堃品尝。覃知县食后回味无穷,即令师爷取文房四宝,挥毫写下“齿颊留香”四个大字。从此,绿豆夹肉饼成为萧家节日送礼和招待亲友的佳品。因其形状似杏仁和有杏仁香味,故称杏仁饼。
民间商贸的兴旺令家道中落的萧家放下了书香世家的面子,融进了民间商贩的行列,1911年,萧家家人为帮补家计,以传统手工艺开始了作坊式杏仁饼生产,并让婢女到附近地处“十八间”之间的泰东戏院等地叫卖,杏仁饼广受欢迎。民国七年(1918年),萧家正式进行工商登记生产杏仁饼,店号“咀香园”,这便是如今中山市内人尽皆知的咀香园杏仁饼的前身。
从民国初年开始,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杏仁饼不但在本地区和港澳地区大受欢迎,旅居海外的华侨也纷纷将钱汇回国内购买,通过香港的“金山庄”将杏仁饼邮寄往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成为了一条凝结海内外乡亲浓厚乡情的重要纽带。
萧友柏逝世后,其子萧干伟继承传统制作工艺。1935年,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咀香园杏仁饼参加美国檀香山国际食品博览会,并荣获“金鸡奖”,蜚声海内外,成为雄霸一方的特色食品。之后,该企业虽历经多番改制和搬迁,但其传统制作工艺一直被传承下来,历经百年时光,而今更为兴旺。2005年,凭着深厚的传统饮食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咀香园杏仁饼的生产企业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2009年,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中山市咀香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咀香园”)除了蒸蒸日上的食品生意,还开发出了一条工业旅游路线,供参观者了解这百年品牌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