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09月26日
(一)
“看来,鬼子已经把我们这里的水文规律摸得很清楚了。今天是初三吧。现在涨潮至最高点,他们就来登陆,铁拖长驱直入,在大王头浅滩登陆。”这是1939年9月初的一天,说话的是一个中年人,50岁光景,身材肥胖,却保持着绅士的风度。他叫张惠长,时任中山县县长,还兼任一大堆职务,有中山守备队队长、民众抗日自卫团正统率委员和抗日先锋队县大队队长等。张惠长刚刚被撤去了游击区司令之职,不过他觉得无所谓,目前就是要先将日寇赶出家门再说。他站在珊洲白米山顶,左手叉着腰,右手拿着望远镜眺望,对身边的随从人员李万龄说。
“县座,这山顶光秃秃的,就怕日本鬼发现!”李万龄在一边提醒。
“初三十八,高低尽刮。”张县长答非所问。
“什么初三?什么十八?请县座赐教。”李万龄不知道中山海边一带的潮汐规律,所以虚心请教。
“刮指过刮,就是海水漫至基岸顶线的意思,你是省城来的人,不知道乡下农事。我虽然在美国饮过洋墨水,但至今仍不敢忘记乡下大湾的鱼虾,还有一个是‘初八廿三’,潮水退尽,随便到我们大湾,哪里找不到小鱼细虾?不愁无得食!所以我最恨日本人!”
“大湾?大湾在哪里?”李万龄问。
“大湾,就是大环的别称,刚才在来的路上我们就经过了。大河在这里转了个大弯,就叫大湾,后来改名为大环!那边是江尾头,这边就是大湾。”
张惠长话未讲完,日本鬼子的炮弹就在身边炸响了。只听到“轰——轰——轰”三声巨响,泥土飞扬。张县长连忙趴在阵地上,先是感觉好像帽子不见了,一摸,绅士帽还在,只是上面穿了一个大窟窿。李万龄负伤,好在只伤及手臂。卫生员立即前来包扎伤口。原来在洋关水闸那边的日本鬼子炮舰上,指挥官通过望远镜,见到这边山顶上有人在指手画脚,故而开炮。
“日本鬼子,等着老子来收拾你们!”张县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