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赞誉他“一邑物望所归”

孙中山赞誉他“一邑物望所归”

郑藻如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共四年,在此期间,他曾致函旧金山领事黄遵宪(广东嘉应州人,著名的爱国诗人),信中说:“我辈无论身膺何职,须要有一颗恳切为国为民之心,结为生平至愿。”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确实说到做到。

郑藻如从1885年起右手偏瘫,不得不用左手作书,以病乞休,却为清廷慰留。两广总督张之洞请准李鸿章,要他暂留美国,会同新履任的张荫桓办理石泉矿区被害华工的善后。其后再经多次请辞始获批准。1886年5月1日(清光绪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自华盛顿动身,途经芝加哥、旧金山和香港,6月10日(五月初九)返抵香山本籍。

1890年,孙中山先生在《致郑藻如书》中,称郑藻如“台驾为一邑物望所归,闻于乡间,无善不举”。这是因为郑藻如回家乡濠头定居后,“以邑中蚕桑棉茶之利薄,购种散给居民,教以饲畜种种诸法。本邑之有实业,藻如称先导焉”(见《香山县志续编》)。因此,青年孙中山在信中向这位他仰慕的先贤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教育等三项建议,希望郑藻如出面提倡。致书郑藻如,正是孙中山参与政治、讨论国事的第一次尝试。孙中山这封信最早在澳门报刊中刊登(另一说是在濠头首登),至于是否已投寄郑藻如,或只作为公开信发表,至今仍未发现相关资料。不过,那时郑藻如的身体状况不好,四年后,郑藻如逝世,葬于小隐村仙人掌山山腰,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