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把袂话清游,更无须道左班荆,路旁倾盖;
停骖收丽景,赏不尽春郊烟雨,秋壑云岚。
对联作者郑道实(1887~1957年)是中山沙溪庞头村人,幼年随祖父移居石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广州,就读于两广方言学堂。1908年参加同盟会,与中山濠头村人郑彼岸等创办《香山旬报》;1925年任增城县县长,1926年至1927年调任中山县县长(连任),后任行政院咨议、平汉铁路局副局长等职;1938年迁居香港。因其为中山解放做过贡献,被人民政府聘为中山县支援前线委员会副主任,并当选为中山县人民代表,1954年被聘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道实于文学方面擅长诗联,其作品常见于乡土文献和民间收藏。
这副对联的上下联也是各有三个分句:上联的第一个分句“把袂”一词,释义为握住衣袖,犹言握手。有期待会晤或表示亲昵之意。第二个分句的“道左”一词,本义是路的左边。后引申为道路旁边。而“班荆”一词,乃典源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此指朋友相遇,共坐谈心。第三个分句的“倾盖”一词,是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下联的第一个分句“停骖收丽景”的“停骖”一词,意思是马车停住不行。第二个分句“赏不尽春郊烟雨”的“春郊”一词,是指春天的城郊,而“烟雨”一词形容朦胧的雨景。第三个分句“秋壑云岚”,是指秋天的山壑和白云一样的雾气。
此副对联以游人途中停车于侨立东道茶亭为题材,描述了游人彼此间虽非亲非友,却一见如故,亲切交谈之形态。同时也赞美了侨立东道茶亭四季如画之景色。作者把对联写得绘声绘色,情文并茂,引人入胜。
斗转星移,桑田沧海。虽然侨立东道茶亭最终因城市发展,道路扩建,现已不存于世,但昔日亭柱上的这两副对联,其文字尚得以流传,并被辑录于乡土文献中,给后人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回忆。
(供稿 邓仲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