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战士欧初的故事很多,本篇从“少年心事”讲起。在欧初抗战时期回忆录《少年心事要天知》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了他许多的“少年心事”。话说欧初的故乡在中山县第四区的左步头村。16岁时,他的家在广州的居安北街,街坊当中有许多人是粤汉铁路的职工,他的大舅父就是粤汉铁路的火车头工人。他初中先后在广州一中、二中就读,高中考入广雅中学。1937年,欧初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广雅。广雅是十分难考的,当时入学考试时,高中只招两个班,仅有120个名额,报名应考者却有2000人之众。发榜当天,欧初的母亲生怕儿子考不上,还专程到黄沙的吕祖庙求了一签。后来接到录取通知书,欧初高兴得难以形容,一时间有许多浪漫想法:从广雅中学毕业就读大学,然后实现做记者的夙愿,云游四方,针砭时弊,名扬天下。可是,后来欧初读不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说少年情怀总是诗,难道欧初有什么少年心事,像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一样为情所困?
非也,全为时局所驱使。16岁的欧初,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当然容得下许多浪漫的少年心事了。但是,1937年残酷的现实,却打碎了欧初的梦。那么,又是谁把正在做梦的少年欧初拉到硝烟四起的横门保卫战前线的呢?欧初在回忆录中写道:“1938年5月,校园里忽然张贴了一张通知: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要专程到广雅演讲!我们早就听说过叶剑英的传奇事迹,又一直想听听共产党高级领导人谈谈抗日方略,有这个演讲,简直喜出望外。到演讲那天,大批老师同学一早就到码头去列队迎候。”
关于他与叶剑英的对话,欧初也有记述:“叶将军先向广雅中学的黄慎之校长致谢,然后同前排的师生逐个握手。来到我面前,他停下脚步,握住我的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按捺着紧张情绪,报出我的学名‘欧初’。叶将军又微笑地问了我的年龄和籍贯,我一一作了回答。接着,叶将军不顾旅途劳顿,步入一所名为‘振响楼’的旧祠堂,向广雅的高中学生和教职员工作了题为‘抗日胜利的基本条件’的演讲。他首先代表八路军全体将士向广雅的师生致意,特别称赞广雅中学是‘抗战的大熔炉’,使广雅的师生受到莫大的鼓舞。”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欧初的少年心事:第一,日寇的入侵使青年学生欧初投笔从戎,将“浪漫的少年心事”放于一边了,即把读大学做记者的梦放下了,转到拿起枪上战场的路上;第二,是“乡贤”“景仰者”叶将军的一番激动人心的言辞彻底改变了少年欧初的人生轨迹,将奋斗方向从个人奋斗转到为国家为民族的存亡而奋斗;第三,梦的力量是伟大的,少年的梦,民族振兴之梦,祖国强大之梦,在欧初身上得到了实现。既有叶将军的报国梦,也有欧初自己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实践。2014年,欧初已94岁高龄,他应该不会为当初做不成记者而感到遗憾,形势比人强,做时代的弄潮儿,也构成了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