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

婚娶习俗

古时婚姻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有的结婚前从未见过面,好丑不知,称为盲婚,曾闹出不少悲剧。

后来提倡“文明结婚”,男女双方对自己的婚事稍有自由择配的权利,其仪式还是下聘礼、办嫁妆、坐花轿、男女双方设喜宴招待客人。

而现在完全不同,新时代,新气象,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父母仅提供建议。一对有情人的爱情瓜熟蒂落,便到相关政府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然后选定日期举行婚礼。礼尚文明,婚姻从简。

结婚习俗,历来都是先订婚后完婚,男方将聘金、礼饼、双鱼、双肉、双鸡、双酒送到女方家,用轿或车迎接新娘。新娘入宅要跨过火盆,参拜祖先及参敬父母、伯叔、婶、兄姐饮茶。双方摆酒设宴,请亲戚朋友饮喜酒,晚上还要“闹新房”。

第二天,女方派人到男方家探望新娘,叫“做舅仔”。新郎陪同新娘到女方家“返面”做姑爷、敬神及参敬岳父母、伯叔婶、兄姐饮茶后,女方摆茶会或设宴,招待新女婿。宴罢新婚夫妇便返回夫家。

男家于婚后择日宴请岳父母及妻舅等女家主要的长辈亲戚,称请新岳父(又称请亲家)或请餐。

生辰习俗

老年人生日称寿辰,指虚龄在51、61、71、81、91岁时摆寿酒,请叔伯、兄弟和其他亲戚朋友饮酒。这一天主家制作寿头饼、煎堆、寿包等食品招待亲友。

亲戚朋友登门祝寿,一般送以寿仪、长寿面、喜酒、喜炮。至亲的还送煎堆或礼饼、糕点之类食品,所送食品个数比生日年龄多10个,如71岁送81个。还有鱼、肉、鸡,各一对,表示恭贺,主家亦回礼致谢。

寿辰之日,老人坐在寿堂中,子、媳、女、女婿及亲友向老人祝贺,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吉祥语,设宴招待客人。

岳父岳母要为女婿做第一个大生日,礼品有男女长裤各一条,寿面、喜酒、喜炮、鸡、肉等物品。

丧葬习俗

有人去世时,首先替死者转头,穿寿衣、烧门口宝,派人往亲戚处报丧。于死者灵前设一灵位,点着香烛,请道士开路,“买水”。死者家属上帛,两旁跪下烧香烛、纸钱,哭泣。亲戚朋友前来上帛吊丧,向死者告别,寄托哀思,送上宝烛金。有的还请道师们做功德,念“百世灯”。最后是入殓出葬,吹奏哀乐带路,亲戚朋友送行,女眷们可中途回家,男孝子及亲友送到山上等下葬后回家。凡参加送葬者,主家答谢“利是”一封,用餐只能用七道菜,称为“吃七仔”。丧事办完后,丧家给子孙分发蛋糕、碗筷、梳、镜、灯、雨伞等物,表示分别尽孝之意,俗称分孝。

现在对丧葬进行了移风易俗的改革,丧葬仪式从简,1997年后遗体全部实行火化。

传统节日

1.春节

春节是一年所有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人们习惯称农历新年为春节。节日前,家家户户都大搞卫生,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张灯结彩,买盆橘,买鲜花,贴春联,炊年糕,煮煎堆,烧炮仗等,迎接新的一年开始,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给小孩派“利是”(红包),长辈要给晚辈或未婚者“利是”。大年初一,大家见面时都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心想事成等吉祥语。这一天到处喜洋洋,一派欢乐景象。许多家庭都在年初一用斋菜拜祭祖先,吃斋菜素食。

大年初二,俗称“开年”。民家多以鸡、肉、鱼祭祖,祈求新年合家平安,人人精神爽利。已婚妇女习惯在当日同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这天全家吃荤,且较平时丰盛。有的人在初一到庙堂上香求签,祈求保佑全家平安。春节期间人们都会到亲戚家拜年,送年糕煎堆、糖果饼食等。现在则多送水果、年货等。

大年初七,俗称人日,即人的生日。许多人家习惯在当天煲粥炒粉作为午饭。

2.清明节

清明节是拜祭先人的日子,俗称拜山。拜祭品主要有香烛、金银衣纸、炮仗、果品等,有的还有烧猪、烧鹅、烧鸭等食品。到山上后,先为先人的墓穴铲除杂草,清理干净,安上红钱、山白,点燃香烛,然后拜祭。拜祭时依次下跪鞠躬,奠上茶和酒,结束时烧炮仗。有时村民自发组织前往照天竹拜祭十一世祖松岗公,到飞天凤山拜祭十二世祖岩隐公等祖先,回来时集体聚餐。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叫“端午节”,又名“端阳”“重五”,俗称五月节。这一天一般有包粽子、印栾樨饼和用五种豆煲午时粥的习惯。据说是悼念楚国的三闾大夫、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主张明法度、抗暴秦,却遭迫害,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自投汨罗江而死。千百年来人们缅怀他的忠贞为国的精神。曾有习俗,这一天早晨将菖蒲、艾草挂在大门两旁,有驱邪作用。

4.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据说这天的月亮最为圆满明亮,皓月当空,银光满地。外出的人都会在这天回家与家人一起赏月,共享团圆之乐,正是人月两团圆。

当晚,各家都备好月饼、各种水果、芋头、芋仔、田螺等食品赏月。田螺富含维生素A,传说中秋节吃田螺可以明目。一个芋头周围排着芋仔,表示子孙多。中秋节习惯给亲友送礼,节前就把月饼、水果等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5.其他习俗

1)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七、初八是“浴佛节”。初七晚上本乡各堡都有饮黄瓜酒的习俗,饮酒后舞着木龙巡回本乡各堡,家家都以爆竹、香烛等迎接参拜。初八晚上以醒狮、彩龙、灯色、花篮等列队游行,锣鼓喧天,热闹非常。

2)大王诞和北帝诞

农历二月十五是大王诞,这一天大王庙非常热闹,不少善男信女前来参拜,请粤剧团来演大戏,有时还聚餐庆祝。

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诞,北帝庙里人头涌动,邻近乡村不少善男信女前来参拜贺诞,贺诞者络绎不绝,香烟缭绕。每年都请粤剧团演几场戏,晚上在庙前广场大摆筵席庆贺。

由于得到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大王诞和北帝诞得以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