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 “慕课”与传统模式互补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9.2.3 “慕课”与传统模式互补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互联网+”慕课,体现“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满足了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是,还需要正确地看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认为这种方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够仅仅通过几分钟的视频就可以完成。因此,还需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互联网+”慕课,提倡团队合作,针对不同的专业,不断地丰富慕课的内容。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目前课程大多是以专业课的形式展开,有着教材和教学进度统一、授课方式单一,虽然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了所谓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学方式,但仍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常常是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只是将黑板换成了投影屏幕,采取另一种知识灌输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慕课”则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以开放、个性化、自主以及更具创造力的教学理念为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提供了契机。

根据现目前的课程教学现状,认为需要将新形式的“慕课”模式和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借鉴“慕课”的优势和新理念,实施将两者的教学方式进行互补融合,以扬长避短,搭建出更适合教学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利用“慕课”“微课”的相关理念来更好的实施自己的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更有甚者是将“慕课”的理念发展来制定自己的课程目标来完善教学体系等。在这种新的混合教学模式下,还需要在下面几点进行改变。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要利用来实施自己的甚至以“慕课”的理念来制定课程目标、完善评价体系等。在这种混合教学方式下,需要做到以下几个重要的转变。

1.师生的角色出现转变。授课教师需要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管理者改变成为学习的推动者和指导者。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进度的学习者,而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传统填充式教学的被动对象,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可以掌握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数量。

2.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发生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采用一般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有专门的实验课来开展实际操作或验证活动,并且繁多的授课内容和高校教务部门下达的有限的计划学时不相匹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解惑的时间非常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受到课时计划限制,这就使得教师可以将原先课堂讲授的概念性内容和知识点转移到课下进行,利用“微课”在不减少基本知识量的情况下,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上讲解课程案例、回答学生的疑点,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中的技术点、知识点。

课前教承担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将和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中的基本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编排和制作,也可以将教研组的课件和已经进行剪辑过的视频资料进行整合,配上录音进行讲解,制作成为“微课”。

相关专业教师将共同建设一个开放性教学平台,将平台设计为一个资源单元,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的链接,实训器材的操作方法及技巧,免费的资源链接,课后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辅助教学资源,让本校甚至是外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知识点的难度,将复杂难度较大的专业概念适当地降低,删减难度较大的技术术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微课”可以结合学习的任务以提问的形式展开,实现导学的功能,在帮助学生进行预习重点、难点、对知识进行回顾,唤醒已有经验,介绍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等。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的要求,提前在网络上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对案例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做到对相关知识点、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记录下自己的相关问题,为课堂的分组讨论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精选在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在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单独的讲解,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琐碎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老师再进行讲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以案例式教学展开,在案例中使用学生课前所学知识。也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由教师来设计题目,开展不同的问题,引导大家进行积极发言,共同交流。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不同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锻炼小组成员的协作分工能力。学生则是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对具体的问题给出及时的解答。让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来建立一个学习的技巧。教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设计型、研究型、综合型等市级的研究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实际的解决问题。增加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3.教师的教学任务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在是在课堂上讲解每个知识细节,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案例、难点都可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学习。教师则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来激发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需要熟悉“微课”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术,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必要的视频拍摄、录制、剪辑技术,会使用屏幕录制软件等。在制作“微课”时应结合本校学生的专业情况,制作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优质“慕课”资源。教师更需要研究课程体系,分区域、分版块的建立一个属于自己课程的前后结构体系,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需要先学习哪些其他的课程来进行知识储备,指导学生从“微课”走向“微课程”,系统而有序开展学习,更好地在知识上进行一个承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