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佳作,都是写了月夜、写了雨,却表达了诗人不同的心情。那么,诗人是怎样表现的呢?让我们走进诗人,走进诗歌,带着一颗善感的心去朗读,去品味吧!
1.会写“德”“鹊”“蝉”3 个生字。正确读写“野旷、惊鹊、鸣蝉、茅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重点)
4.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风景诗的表达方法。(难点)
孟浩然 (689 -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苏 轼 (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辛弃疾 (1140 -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①宿:过夜;住宿。
②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③泊:停船,靠岸。
④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野旷:荒野空旷。
⑦望湖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⑧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⑨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⑩遮:遮蔽,遮盖。
⑪跳珠:雨点儿打在船上四溅而起的样子。
⑫卷地风:指席地卷来的狂风。
⑬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平静。
⑭西江月:词牌名。
⑮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的西面。
⑯别枝:横斜的树枝。
⑰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⑱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⑲见:同“现”。
近义词
泊——停 遮——蔽 野旷——空旷 黑云——乌云
反义词
暮——晨 散——聚
宿①建德江②
[唐]孟浩然
移舟泊③烟渚④,日暮客⑤愁新。[句解:行船停靠在雾气弥漫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漂泊的旅客更添愁思。]
野旷⑥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句解: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清清江水中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⑦醉书⑧
[宋]苏轼
黑云翻墨⑨未遮⑩山,白雨跳珠⑪乱入船。[句解: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风⑫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⑬。[句解: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西江月⑭·夜行黄沙⑮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⑯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句解:天上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句解: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的蛙叫,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句解: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旧时茅店⑰ 社林⑱边,路转溪桥忽见⑲。[句解:从前土地庙附近树林旁那熟悉的茅店小屋去哪里了?山路一转,它就突然出现在眼前。]
名师点拨
1.简析《宿建德江》第二句中“新”字在表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了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3.简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艺术特色。
作者把“明月”“清风”这样常见的词语与“别枝惊鹊”“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相宜的深幽意境。“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词人用轻快的笔触,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4.说说“路转溪桥忽见”中“路转”和“忽见”的妙处。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
《宿建德江》是作者夜泊停舟在建德附近,触景生情有感而作,通过描写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与满怀愁绪。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江南山村盛夏月夜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淳朴安乐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农家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景因情设,即因情设景,由景获得感兴,完成以景造境活动。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言:“景物无自发,唯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本课所选三首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寓情于景的佳作,语言凝练简约,寓意深远。而因情设景则是诗人常常采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之一。如《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同样写月夜,《宿建德江》言羁旅漂泊之“愁”,所以所选景物无不寂寥萧瑟,如“烟渚”“日暮”“野旷”等;而《西江月》言盛夏丰收之“乐”,所以词人所选景物无不明快热闹,如“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等,这些景物构造出了一片欢乐的景象,让读者内心也感染到了作者心中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不由得跟着一起期待起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仕途失意,四处漂泊的孟浩然眼中,日暮不是晚归的游子的安歇,而是满怀愁苦的心头更添的一抹新愁,只有月伴人亲。在有酒半醉的苏轼眼中,西湖的雨不再是离人的泪,而是“白雨跳珠”“忽吹散”后,望湖楼下的一片澄净的“水如天”。在独自夜行的辛弃疾的眼中,夜不再是黑暗孤独,而是明月清风,蝉鸣幽幽的悠然自得,稻花香里蛙声一片,争说丰年的喜悦,和峰回路转“忽见”旧时茅屋的惊喜。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参考答案:《宿建德江》中的月夜,是诗人暮宿夜泊看到的秋江晚景,客游在外,日暮时分,看到月亮,只能在诗人仕途失意的满怀愁怨中平添一丝新愁,所以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吟出“日暮客愁新”这样的诗句,看到月亮会想到只有月才与我靠近,如“江清月近人”一句。通篇以“愁”字作底,写出了作者孤寂落寞、满怀愁绪,只愿心随月去之情。
《西江月》一词也写月夜,却用“明月”“清风”“惊鹊”“鸣蝉”“蛙声”一连串的意象构成了一幅盛夏欢乐的静中有闹的月夜图。即使月朗星稀的半夜,遇到山雨,都没有影响到词人“路转溪桥”忽见“旧时茅店”的愉悦之情。因为农民丰收在望,作者即使“听取蛙声一片”,也欢喜地认为它们仿佛在“稻花香里说丰年”。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第一句:山雨欲来图,黑云像打翻的墨水,在天际翻滚,远远还能看到隐隐青山。
第二句:西湖骤雨图,白亮亮的雨点儿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第三句:大风忽起图,猛然间,一阵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霎时间雨散云飞。
第四句:雨过天晴图,天光大明,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