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南部。“五壮士”指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主力一团七连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指狼牙山上的五位英雄。课文以此为题,目的是突出他们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干部群众,把敌人引上悬崖,自己英勇跳崖的壮举,同时也是对他们的高度赞扬。
1.会写“寇”“副”“榴”等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斩钉截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重点)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难点)
沈重 (1915 -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①进犯:(敌军)向某处侵犯。
②坚持: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③英勇:勇敢出众。
④沉着:形容人从容镇定,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⑤绷:脸部肌肉紧张,表情严肃。
⑥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⑦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⑧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乱七八糟的样子。
⑨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⑩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
⑪依托:依靠。
⑫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⑬坠落:落;掉。
⑭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文中指敌人掉下山涧死亡。
⑮拧:控制住物体并用力向一个方向旋转。
⑯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⑰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⑱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⑲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⑳惊天动地: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㉑气壮山河:勇敢有气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近义词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眺望—遥望
依托—依靠 屹立—耸立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
坚持—放弃 掩护—暴露 沉着—惊慌 坠落—飞升
崎岖—平坦 英勇——胆小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①1941 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①。[句解: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形势。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以看出敌人兵力强大,与下文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对比,敌众我寡,五位战士将要接受的任务相当艰巨。]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②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③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写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②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句解:这句既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又是总起下文的中心句。]班长马宝玉沉着④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⑤得紧紧的,全神贯注⑥地瞄准敌人射击。[句解:这几句话主要是动作与神态描写。“指挥、命令、吼、抡、瞄准”这些词语是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描写;“沉着、绷得紧紧、全神贯注”是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歼敌时他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但他们拖住敌人、消灭敌人的决心是一致的,对敌人的仇恨也是一致的。]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⑦的山路上,横七竖八⑧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句解:写出了五位战士英勇杀敌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2 自然段):写七连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③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⑨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⑩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句解:“这两句话表现了五战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战士高昂的斗志、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三部分(第3 自然段):写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④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⑪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⑫,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⑬山涧,粉身碎骨⑭。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⑮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句解:具体介绍班长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有效地利用手中的战斗武器,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留在最有用的时刻。从“他举起石头”指挥战士“用石头砸”这个壮举,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善战。“砸”字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刻骨的仇恨。]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句解: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的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⑤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句解:从“用尽”一词可以看出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同时,这句还与上段中“把手榴弹插在腰间”一句相互照应,突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的作用。]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第四部分(第4、5 自然段):写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⑥五位壮士屹立⑯在狼牙山顶峰,眺望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⑱,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句解:“屹立”一词突出了五位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说、砸、走、跳、昂首挺胸”等词语写出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要走向杀敌的另一个战场。]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⑲的口号声:
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⑧“中国共产党万岁!”
⑨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⑳,气壮山河㉑![句解:“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第五部分(第6-9 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名师点拨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你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全文的故事情节。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故事情节可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在介绍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绝路时,是如何表现五位壮士坚定不移,勇于献身的?
①通过语言描写。如,“走!”。
②通过心理、神态和动作描写。如,“热血沸腾”“斩钉截铁”“紧跟”。
3.在描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时,作者是如何表现五位壮士大无畏的精神的?
①通过神态描写。如,“露出胜利的喜悦”“激动”“昂首挺胸”。
②通过动作描写。如,“屹立”“砸碎”“纵身跳下”。
③通过语言描写。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4.从课文中,你学到的写人记事的方法有哪些?
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②详写、略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略写。
③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④突出重要人物,兼顾其他人物。
5.为了纪念五位壮士,易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纪念塔,面对着纪念塔你想说些什么?
(提示)敬爱的战士们,你们为了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通过记叙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如何恰当地安排材料。
恰当地安排材料,是我们作文中应该学习和应用的。怎样恰当地安排材料呢?
选取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后,应该进一步区分所选材料在表现中心思想上的作用,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决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按事情本身发生和发展的顺序排列;二、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三、根据空间位置的变换顺序安排;四、按照事物内容分类安排。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可是,为了党,为了群众,为了祖国的解放,五位年轻的战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通往绝境的道路,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崇高的精神!他们的伟岸身躯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讲述这篇课文时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参考答案:“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这样写,体现出班长做这个决定很果断,态度坚决,体现了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了他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热血沸腾”写他们的内心状态,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参考答案:“抢前一步”“夺过”说明班长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有效地利用手中的战斗武器,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留在最有用的时刻。从“猛地举起”指挥战士“砸”这个壮举,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善战。“砸”字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刻骨的仇恨。
3.课文第2 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本段主要是动作与神态描写。“指挥、命令、吼、抡、瞄准”这些词语是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描写;“沉着、绷得紧紧、全神贯注”是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歼敌时他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但他们拖住敌人、消灭敌人的决心是一致的,对敌人的仇恨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