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5 七律·长征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行七字,两行为一句,全诗共四句。“长征”是诗名。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 年10 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写的一首七律诗。

长征:1934 年10 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约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 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会写“律”“崖”“渡”“索”4 个生字。正确读写“远征、等闲、逶迤、磅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难点)

毛泽东 (1893 -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①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②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③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⑤细浪:小浪花。

⑥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⑦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⑧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⑨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⑩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⑪大渡:指大渡河。

⑫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13 根铁索。

⑬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 米左右,终年积雪。

⑭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⑮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近义词

等闲——平常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开颜——喜悦

反义词

逶迤——笔直 细浪——洪流 等闲——棘手 磅礴——渺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句解: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这是全诗的总起句,总领全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句解:意思是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句解: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句解:意思是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名师点拨

1.品析“腾”“走”这两个动词。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气象万千。

2.品析“暖、寒”这两个形容词。

“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这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弛有度。

3.这首诗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五幅“征难图”?

越五岭、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夸张的写法。

所谓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那么,怎样运用夸张呢?一、运用夸张的手法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表达需要,刻意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以此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运用夸张的手法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脱离开事实的基础一味地去追求感人。

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在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一定要以“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不怕困难,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参考答案:(1)第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是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第二句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诗人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与“走泥丸”;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诗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这些充分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