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盼

16 盼

这是一个充满童真的故事。用一个“盼”字作题目,体现了心情的迫切。拥有了漂亮的新雨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它,于是盼着下雨。“盼”的过程是漫长的,“盼”的心情是急切的,而一旦愿望实现,盼望已久的心情就像那跳跃的雨滴,那么欢快,那么满足。

1.会写“袖”“篷”“缩”等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袖子、瓦蓝、预报”等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心情。体会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难点)

铁凝 1957 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 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①斗篷:披在肩上的宽大无袖的御寒外衣。

②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③痱子:皮肤的一种红色粟样粒丘疹,伴有瘙痒和麻刺感,常见于湿热气候时。

④瓦蓝:蔚蓝色,常用来形容天空。

⑤星斗:星的总称,泛指星星。

⑥喧闹:喧哗热闹,吵闹。

⑦闷雷:声音低沉的雷。比喻精神上受到的突然打击。

⑧兴奋:精神振奋,情绪激动。使兴奋。

⑨嘟囔(nāng):小声地、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⑩央求:恳求;乞求。

⑪心思:想法,打算;心情,兴趣。

⑫瞟:斜着眼睛看。

⑬生怕:生恐,就怕;唯恐。

⑭焖(mèn):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菜煮熟。

⑮盯:注视;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⑯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

⑰鼓点:打鼓时的音响节奏;戏曲中鼓板的节奏,用来指挥其他乐器。

⑱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⑲张望:向四周或远处看;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⑳凉爽:清凉爽快。

㉑腥:像鱼的气味;鱼或肉一类的食品;生肉。

㉒玛瑙:色彩丰富的花纹或条带的玉石矿物,因花纹像马脑而得名,可制成装饰品或工艺品。

㉓脑门:前额。亦指头顶心。

㉔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㉕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小心谨慎,一点儿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

㉖起劲:情绪高,劲头大。用劲;用力。

㉗跳跃:跳动腾跃;跳越。

近义词

情况——状况 瓦蓝——蔚蓝 预报——预告 竟然——居然

遮盖——遮挡 逗引——引诱 张望——观望 凉冰冰——凉丝丝

反义词

喧闹——安静 兴奋——沮丧 希望——失望 凉爽——闷热

静悄悄——闹哄哄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①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句解:“淡绿色”“透明”说明新雨衣很漂亮,“立刻”表现出作者喜悦和急切的心情。]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句解:新雨衣很方便,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我”更加急切地想要在下雨天穿上它了。]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句解:“我”完全沉浸在试穿新雨衣的喜悦里,连汗水浸湿了衬衫都浑然不觉,说明“我”试穿的时间长,再次表现“我”对新雨衣的爱不释手。]

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描写“我”十分喜欢“我”的新雨衣。

③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句解:“盼”字点题,“瓦蓝瓦蓝”“满天星斗”“安安静静”这些词语和“我”的盼望形成鲜明对比。]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句解:“每天”表明“我”一直在重复这样的想法,说明“我”的盼望没有停止过。]

第二部分(第3 自然段):写了“我”天天看天空、听预报,盼望变天。

④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句解:“忽然”“一下子”说明天气突然改变,也表明作者的心情突然变好。树在“嘻嘻地笑”,云彩“飘游”过来,这些描写都表现出“我”因变天而喜悦的心情。]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句解:行人和“我”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雨是“最美的事”,因为“我”已经盼望已久了。]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句解:“几个雨点儿”说明雨并不大,但“我”却很兴奋,“甩”“跑”等动作表现出“我”想要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和急切的心情。]

⑤“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⑥“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⑦“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⑧“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⑨“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⑩“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句解:“嚷”“奔”“嘟囔”“央求”这些词说明作者急切地想要找个理由出去,但是没有成功。]

⑪“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⑫“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⑬“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⑭“真的吗?”妈妈问。

⑮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句解:为了能穿上新雨衣出去,“我”绞尽脑汁,甚至说了谎,但还是没有成功。“只好”“不声不响”表现出“我”不能如愿的失望和因说谎而不安的心情。]

第三部分(4 -15 自然段):放学时,终于下雨了,“我”回到家想借买酱油出去,可是妈妈让“我”听英语讲座。

⑯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 逗引 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句解:写雨“逗引”着“我”,其实是“我”一直关注着窗外的雨。充满童真的心理描写,说明“我”的盼望依然很急切。]

⑰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 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句解:描写雨后清新美丽的景色,引出下文关于雨落在雨衣上的联想。]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句解:因为喜欢,因为想把雨衣穿在身上,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一心想着”说明心中的盼望根本停不下来。]

第四部分(第16、17 自然段):写下雨时和雨停后的景象,表现了“我”对穿新雨衣的渴望。

⑱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句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我”最终确定是在下雨后激动的心情。]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 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句解:“我”有充分的理由穿雨衣了,所以“理直气壮”,和前面找各种理由出去形成对比。]“妈妈,下呢,还在下呢!”[句解:两个“下”连用,表现出“我”迫切、激动的心情。]

⑲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句解:“挺”“小心翼翼”说明作者对新雨衣的喜爱和珍惜,也是愿望终于实现时的真实反应。]

⑳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句解:“甩”写出了“我”快乐的心情,觉得雨点儿爱往雨衣上落,是因为“我”对雨衣的喜爱。]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 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句解:“起劲”跳跃的不只有雨点儿,还有“我”欢快的心情。末尾的省略号表示雨一直在下,“我”的快乐也一直在持续着。]

第五部分(第18 -20 自然段):“我”的愿望成真,尽情享受雨中的开心时刻。

名师点拨

1.阅读1、2 自然段,从“竟然”“直到”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作者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

2.“我”穿上雨衣后的一连串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什么?

“我”迫不及待地穿上雨衣,表示出儿童特有的兴奋心情。

3.阅读第3 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盼着变天?

“我”急于想穿上新雨衣,所以盼着变天,盼着下雨。

4.第4 自然段第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描写了变天时风起云飘的景象,衬托了“我”盼望变天下雨的急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5.说说第4 自然段倒数第二句的表达效果。

写作者不相信下雨了,反复试验。将“我”发现下雨的不确定、激动的心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6.第7 自然段中“嘟囔”一词表现了什么?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去掉好吗?为什么?

“嘟囔”一词表现了“我”的不满。表达了想到外面去又怕妈妈不让的矛盾心情。省略号去掉不好。此处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语意不连贯。刚进门的“我”是想出去的,又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这里的省略号运用巧妙,体现了“我”此时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能去掉。

7.第16 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8.第16 自然段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心理描写,表达了“我”盼望下雨,又怕明天不下雨的矛盾心理。把一个盼望下雨的天真的小女孩形象地描写了出来。

9.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10.阅读4 -17 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

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11.第18 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雨滴是“甜丝丝”的?

“甜丝丝”在这里并不是说雨点儿真的是甜的,而是“我”的心情是甜丝丝的。这充分表达出“我”看到下雨的激动心情。

12.结尾处对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欢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课文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情节,叙述了“我”从开始盼望穿上新雨衣到盼望最终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漫长、曲折的。作者通过生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我”在“盼”字牵引下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把“我”的心理变化表现得十分到位。如在写刚开始下雨时,“我”是“仰起头”“甩打着书包跑”进楼门,然后又“奔进”厨房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我”当时兴奋的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本文题目为《盼》,紧扣一个“盼”字展开情节,具体写了放学后好不容易下雨,回家后想制造机会穿新雨衣却未能如愿,再到最终如愿的过程。把一个儿童的内心活动表现得精彩生动,让我们对主人公“盼”的心情感同身受。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

参考答案:(提示)课文是通过写盼望变天、关注天气,放学后开始下雨“我”非常兴奋,回家后寻找出去的理由(买酱油),晚上担心明天不下雨等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提示)第3 自然段前两句,“我”盼着变天,但白天天是瓦蓝的,夜晚是满天星斗。晴朗的天空和“我”的盼望形成鲜明对比,天空越晴朗,“我”的心情就越急切。

第4 自然段写变天了,行人都“加快”了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用一对反义词表现行人和“我”的不同反应,突出“我”盼望下雨、因下雨而喜悦的心情。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的任务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意思来组织材料,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一篇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和主要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事例、细节来阐明的主要观点。

围绕中心选材就是要选择那些与中心意思有直接关系、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如《夏天里的成长》,为了表现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就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成长中的“我们”作为例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再如课文《盼》紧扣“盼”字,具体写了“我”放学后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对“我”“盼”的心情感同身受。

我们在围绕中心选材时还要注意主次清晰,详略得当,这样既能使文章内容全面,又能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试身手指导】

这次“初试身手”环节,是让我们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知识,来完成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和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

(1)课本给出的这组材料都是介绍爷爷的,但这位同学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爷爷是戏迷,所以只有写和爷爷如何喜欢戏曲有关的材料能入选,其他的则要排除。

入选的材料有:①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说明爷爷非常爱看戏)②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不仅自己喜欢,还组织业余戏班子,说明对戏曲非常痴迷)③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糊了。(炒菜时都沉浸在戏曲中,说明爷爷是真戏迷)④到文化馆拜师学戏。(不仅喜欢看,还要学。说明爷爷对戏曲的热爱程度)⑤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不错过任何一次看戏曲的机会,这确实是“戏迷”的表现)

对材料选择完成后,还要整理和分析,按照喜爱的程度,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想一想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呢?

(2)课本中给出的这组题目都很有特点。选材时要抓住题目想要表达的主要特点和中心意思来组织材料。如《好斗的公鸡》,从题目可以知道,文章要写的是一只公鸡,这只公鸡的主要特点是“好斗”。那么,哪些材料能表现它的好斗呢?我们可以写它在什么情况下“好斗”,比如争食时;可以写它“斗争”时的表现,如动作、叫声、神态等,突出它与其他鸡的不同,更能表现它的“好斗”。总之,要抓住最能表现它“好斗”的事例来进行描写。

针对这一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并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