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少年闰土
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儿时的伙伴。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而“我”却孤陋寡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而“我”俩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会写“郑”“拜”“厨”等12 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 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重点)
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难点)
鲁迅 (1881 -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①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②其间:那中间。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③猹:毛一般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趾端有长而锐利的爪,善于掘土,穴居在山野,昼伏夜出。
④家景:家境,家中的经济情况。
⑤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⑥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⑦郑重:严肃认真。
⑧祖像:祖先的神像。
⑨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
⑩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
⑪盼望:以愉快或满足的心情期待。
⑫明晃晃:光亮闪耀。
⑬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⑭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⑮秕谷:干瘪的谷子。
⑯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⑰鹁鸪:斑鸠。
⑱日里:白天。
⑲鬼见怕:一种小贝壳,白色,表面光滑,有花纹。旧时绍兴人把它系在小孩子的手腕或脚踝上,认为可避邪气。
⑳观音手:一种小贝壳。
㉑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㉒伶俐: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做事干脆利索。
㉓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㉔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 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㉕希奇:稀少新奇。
㉖往常:过去的一般的日子。带“往”字的成语:一往无前、人来人往、一如既往、继往开来、心驰神往、一往情深、古往今来。
㉗可惜:值得惋惜。怜惜,爱惜。
㉘须:须要。
近义词
郑重——庄重 允许——答应 盼望——期望 熟识——熟悉
无端——无故 伶俐——机灵 希奇——稀罕 凶猛——凶狠
反义词
郑重——轻率 允许——禁止 熟识——生疏 伶俐——笨拙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①的碧绿的西瓜,其间②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③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句解:这段话描绘出了闰土月下刺猹的动人情景。猹的“扭”“逃”反衬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我”想象中的闰土月下刺猹的场景。
②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④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句解:三十年前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由此可见“我”和闰土感情的浓厚。]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⑤的值年⑥。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⑦;正月里供祖像⑧,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句解:交代了闰土来“我”家的原因。]
③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⑨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句解:交代了闰土名字的由来。]他是能装弶⑩捉小鸟雀的。[句解:说他能装弶捕小鸟雀,表现出闰土的能干,为下文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第2、3 自然段):写“我”与闰土相识的缘由和他名字的由来。
④我于是日日盼望⑪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句解:描写了“我”急切想见到闰土的心情]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⑫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⑬,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⑭了。
⑤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三部分(第4、5 自然段):写“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的情景。
⑥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⑦“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⑮,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⑯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⑰,蓝背……”[句解:从闰土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有经验、聪明、知识丰富的孩子。]
⑧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⑨闰土又对我说:
⑩“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⑱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⑲也有,观音手⑳也有。[句解:这句话写闰土给“我”讲海边拾贝的事以及他热情的邀请。由此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有见识的孩子。]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⑪“管贼么?”
⑫“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句解:我们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出乡下人的淳朴善良。]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⑬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㉑ 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句解: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⑭“他不咬人吗?”
⑮“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㉒,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⑯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句解:“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
⑰ “我们沙地里,潮汛㉓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㉔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⑱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㉕的事,都是我往常㉖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句解: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部分(第6 -18 自然段):这一部分具体写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沙地观鱼四件有趣的事,表现了闰土知识的丰富和“我”对他的钦佩。
⑲可惜㉗正月过去了,闰土须㉘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第五部分(第19 自然段):写闰土与“我”分别后,“我们”彼此很怀念对方。
名师点拨
1.第1 自然段中“深蓝的天空……碧绿的西瓜”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作者用“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对描写勇敢机智的少年的出场起了烘托作用。
2.第4 自然段第三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既准确又传神。“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热爱劳动的样子。从对他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3.课文记述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情?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通过几件事的描写,一个聪明能干、知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便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4.第12 -15 自然段中描写闰土瓜地刺猹的动作的词有哪些?运用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闰土瓜地刺猹的动作的词有“听、捏、走、看见、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了闰土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
5.第16 自然段讲了哪些“新鲜事”?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本句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6.“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本文作者对闰土的刻画采用了外貌描写,如“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也从侧面反映了他是一个经常劳动的孩子;“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闰土的可爱。从这些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
1.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2.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他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3.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课文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读了这段文字,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从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闰土与“我”是很不一样的。例如,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而“我”却孤陋寡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 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参考答案:本文通过“我”的回忆,反映了“我”与少年闰土短暂而真挚的友谊和“我”对他的怀念之情。朗读时,我们要入情入境,充分体现童真童趣。背诵时,我们首先反复朗读,让脑中现出一幅画面:圆月→海边→少年→捏叉→刺猹;然后逐句背诵;最后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脑中图像就会很快地背下来。
2.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参考答案:(提示)通过几件事的描写,一个聪明能干、知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便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3.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参考答案:(提示)“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和朋友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也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些词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以及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