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6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周晔亲身感受到伯父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了伯父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本文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题,交代了作者与鲁迅的关系,直接点出了文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重点)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难点)

周晔 女,1926 年5 月生,1984 年1 月去世。浙江绍兴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 岁。

①殡仪馆:供停放灵枢、办理丧事的地方。

②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③失声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④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⑤爱戴:敬爱并且拥护。

⑥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⑦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⑧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⑨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⑩悔恨: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⑪马马虎虎:指还过得去。亦指做事不仔细,不认真。

⑫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障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⑬黑洞洞:形容黑暗。

⑭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

⑮哈哈大笑:开怀地大笑起来,形容非常开心。

⑯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⑰和谐:和睦协调;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⑱怒号:大声号叫(多形容风势猛烈)。

⑲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力拉的车,主要用来载人。也叫人力车。

⑳呻吟: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㉑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㉒低微:形容声音微弱、细小。

㉓硼酸水:一种用于消毒防腐的外用药水。

㉔绷带: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

㉕微弱:又小又弱;指优势不大。

㉖麻木:指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或丧失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不灵敏或缺少同情心。

㉗深奥:道理或含义高深,不易理解。

㉘详细:具体的,细致的,能够细化到所有细节的去形容。

㉙枯瘦:干枯而消瘦。

㉚三更半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近义词

追悼——哀悼 羞愧——惭愧 悔恨——懊悔 惊异——诧异

深奥——深邃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饱经风霜——饱经沧桑

反义词

低微——高贵 深奥——肤浅 阴暗——明亮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详细——粗略 慈祥——严厉 枯瘦——健壮 爱戴——憎恶

①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句解:这句话点明了来参加追悼会的人很多。]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句解:“各色各样”既点明了送挽联和花圈的人多,又点明人的职业多,说明鲁迅先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句解:这句话是“我”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敬和爱戴。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句解:具体交代了去伯父家的时间,就是因为作者经常去伯父家,所以才对伯父比较了解。]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句解:“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两个词语准确、形象地点明看的时候“囫囵吞枣”,必然导致说的时候的“张冠李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句解: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句解:点明了“我”接受了伯父的批评。]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句解:直接点明了伯父对“我”的关心和“我”对伯父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 自然段):写伯父借谈《水浒传》教育“我”要认真读书,并送书给“我”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后辈成长。

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⑤“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⑥“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⑦“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⑧“那怎么——”

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句解: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⑩“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 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⑪“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⑫“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句解:“恍然大悟”点出了“我”自以为明白了,其实并没有真的明白,所以才惹得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⑬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第三部分(第4 -13 自然段):写伯父借谈“碰壁”来抨击旧社会。

⑭有一年的除夕,我们全家都到伯父家里去了。伯父买了许多爆竹和花筒给我们。我们都胆小得很,没有一个人敢放,伯父和爸爸就替我们放。他们每人捧了一大堆,走到天井里去。我们掩着耳朵,躲在玻璃门后面,睁大了眼睛望着他们。四扇玻璃门,我们三个和海婴一人占一扇。伯母和妈妈站在我们旁边。[句解:写明了时间是除夕,伯父买了很多花炮给“我们”,说明鲁迅先生对孩子的喜爱。“我们”胆小不敢放,伯父和爸爸就替“我们”放,进一步写出了鲁迅先生的慈爱。]

⑮爸爸放的是爆竹,声音真大,可怕极了,虽然关紧了门,掩住了耳朵,也照样听得见。我们紧张极了,气都不敢透一口。[句解:写爸爸放爆竹时,声音很大,“我们”躲在屋里看,既紧张又兴奋。]

⑯爸爸放完爆竹,轮到伯父放花筒了。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句解:写伯父放花筒时,慈祥而愉快。因为是除夕,和家人在一起,被烟花的气氛和孩子的欢乐感染,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欢笑。这种笑容在他繁重的工作和严酷的环境下是很少见的,因为“我”从来没看见过。]

第四部分(第14 -16 自然段):写除夕爸爸和伯父给“我们”放爆竹和花筒的事,表现了伯父的爱与慈祥。

⑰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句解:这里的环境描写为下文做好了铺垫。]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句解:“呻吟”点明了黄包车夫非常痛苦。]

⑱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⑲“怎么了?”爸爸问他。

⑳“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㉑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句解:伯父给黄包车夫敷药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他的尽心细致。]

㉒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㉓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㉔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句解:作者把“鼻尖”比喻成“冰”,说明天气非常寒冷,伯父不顾寒冷救助黄包车夫,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㉕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句解: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第五部分(第17 -25 自然段):写伯父热情地帮助黄包车车夫的事。

㉖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句解:“阿三”的话用对比的方式表现出鲁迅先生尽管自己病得很重,还关心女佣。“三更半夜”更是说明了他的工作时间之长和劳动强度之大。]

㉗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第六部分(第26、27 自然段):总结全文,借写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名师点拨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得到很多人的爱戴?

从前来追悼的人特别多,花圈、挽联特别多,来的人各色各样都有等方面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得到很多人的爱戴。

2.第2、3 自然段记叙了什么事?

记叙了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的事,从中可见伯父关心爱护下一代的品质。

3.为什么作者称自己的“伯父”为“伯父鲁迅先生”?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的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的亲属关系。“鲁迅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包含着怀念亲族长辈之情,又包含着对鲁迅的爱戴与崇敬之情。“我”由于当时年纪还小,对“鲁迅”还不怎么了解,所以觉得自己的伯父是个普通的人,跟任何人的伯父没有什么区别,这为下文写“我”对伯父的重新认识作了铺垫。

4.如何理解“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了伯父的和蔼、慈爱和宽厚。

这句话是伯父在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5.联系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写到街上的其他人?

街上的人都没有去理睬车夫,暗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人们麻木、没有同情心,与后文鲁迅救助车夫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鲁迅的高贵品质。

6.从对车夫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么寒冷的天,车夫拉车没鞋穿,可见当时社会底层的人生活是多么贫苦。

7.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鲁迅怎样的品质?

“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这几个动作说明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尽心细致。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关心和热爱,突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

8.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找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①“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②“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

“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9.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本文采用了“设疑——叙事——释疑”的结构。本文先讲鲁迅先生逝世,作者提出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然后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令“我”难忘的几件事。最后作者得出结论:鲁迅先生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结论回答了前面所提的问题。这样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既做到了前后照应,又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10.伯父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车夫的遭遇使他再次看到旧社会的罪恶,使他联想到更多的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心情十分沉重。他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却无法解除穷苦人民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11.阿三的话反映出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

反映出鲁迅先生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12.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鲁迅是一个受人爱戴、关心后辈成长、热爱生活、关心劳动人民、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本文通过几件典型事例表现出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性格特征。教育作者读书不能马马虎虎,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慈爱;解释自己的鼻子又扁又平时,说是碰壁把鼻子碰扁了,表现了他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除夕为孩子买烟花、替他们放烟花,表现了他对孩子的关心和喜爱;为黄包车夫包扎受伤的脚,表现了他关心劳苦大众;生病的时候,自己拼命工作,却劝女仆多加休息,不让她干重活,表现了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这几件典型事例很好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这种写法。通过不同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鲁迅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弃医从文,用笔作武器,声声讨伐反动派的恶行;他用满腔的热忱和无私的行动实践了自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我们深深地为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他的精神、他的情怀,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