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花之歌

4 * 花之歌

《花之歌》是被誉为“哲理诗人”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是大自然的话语,它的一生来去匆匆,却因为世界付出而美丽芬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花的诞生,花的作用,及花的追求所诠释的深刻的生活哲理。(重点)

2.感受作者优美而充满诗意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借物抒怀的表达方法。(难点)

纪伯伦(1883 -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区卜舍里。12 岁时随母亲前往美国波士顿。

①苍穹:天空。

②绿茵:绿草地。

③诸:众;各个。

④元素:本质,要素;化学元素。

⑤孕育:怀胎生育;酝酿。

⑥冠冕:帽子;体面,光彩。

⑦祭献:祭祀奉献。

⑧摇曳:轻轻晃动。

⑨旖旎:柔和美丽,婀娜多姿的样子。

⑩馥郁:香气浓厚。

⑪凝视:注视,专注地看。

⑫琼浆:仙人的饮料;美酒。

⑬婆娑:飘逸优美。

⑭心驰神往:一心向往。

⑮顾影自怜:指人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⑯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近义词

苍弯——天弯 孕育——酝酿 祭献——奉献 馥郁——芬芳

领悟——领会 心驰神往——梦寐以求 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反义词

开放——封闭 硕大无朋——小巧玲珑 孤芳自赏——自惭形秽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句解:开篇作者根据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句解:此句以诗一般的语言,奇丽的想象完成了作者对花以及对生命如此美丽的礼赞。写花如坠落凡间的星辰,用“坠落”这一动词连接“苍穹”“绿茵”,使分离的天地相接,把花从地上的美变成天上的美,又变成照耀万物的美,正如作者对一切生命饱含的热赞,这三个词构成了一幅天地共存,万物共生,犹如生命之花开满宇宙大地的美妙画面,意境幽远,哲理隽永。]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句解:此句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通过春夏秋冬四个方面描写了花一生四季轮回,春开秋落的自然生长规律。]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句解:此句连用三个“我是”形成排比,“礼品”“冠冕”“祭献”层层深入,一气呵成,既写花在实际生活中对人的作用,又写出了花的奉献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一部分(第1 -4 自然段):写花的成长和生命历程。

⑤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⑥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句解:通过写花“摇曳”使风光更旖旎,“呼吸”使清风芬芳,写花对大自然的奉献。]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句解:星星向我“察看”,太阳向我“凝视”,“我”并不是单向付出,在付出的同时,大自然也在用爱回馈于“我”。]

⑦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句解:此句写生之喜悦。]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句解:此句照应第⑤段,写花努力追求光明,不自怜,不骄傲。点明主旨。]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第二部分(第5 -7 自然段):写花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内心体验。

名师点拨

1.说说你对第1 自然段的理解。

“说出来”是指开花,“收回去”是指凋零,“藏在心间”是指化作春泥,孕育新生,这一句话生动传神地点明了花是大自然的馈赠,凋零后又将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化作养料,孕育新的生命。此生命历程循环往复,永不停歇。同时隐喻人亦如是,含义深远,饱含哲理。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奉献精神,点明主旨。

2.说说第3 自然段中排比句式的作用。

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文章气势,使花的一生读起来如一首气贯长虹的生命进行曲。

3.读4 -6 自然段,说说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第4 自然段写花传达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赞扬花的奉献精神。第5 自然段通过花和晨风群鸟一起迎送光明,写花美好的生活。第6 自然段写花对大自然的奉献和大自然对花的守护。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从“大自然的话语”“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微睡”“醒来”等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写出了花的形象,反映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作者通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生长、花的生活、花的品格和花的追求。作者把“花”和自己融为一体,用诗一样的语言写出了对花的欣赏和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本文以花喻人,通过对花的诞生、作用及追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探索及感悟: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芳自赏。不论得意还是失意,心中总要开满怡人的花朵。

巧用想象,借物抒怀。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的想象大多紧扣花的自然特征来展开的。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这是花春荣秋枯的自然规律,这些诗意的描写,表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这是写花实际生活中对人的用处,在最美丽的时刻奉献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个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就是这样巧妙地借助自然界的这些物象,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讴歌,对光明的永恒追求。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花的一生来去匆匆,人的一生何尝不如花一样,没有预约已降临,没有计划已成长,不知不觉老将至。因此要珍爱生命,要让生命开出美丽的花,“使原野风光更旖旎”“使清风芬芳馥郁”,让世界更加光彩。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阅读文章时要“想开去”进行设计。我们在阅读时,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丰富的联想对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丰富阅读体验有很大的帮助。

围绕本组课文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再进行拓展交流:介绍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是如何进行联想的,先说说文章的题目、内容,再重点介绍自己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本次“交流平台”的学习,在平时的阅读中要积极运用“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词句段运用】

本单元“词句段运用”有三个部分,一是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好处,二是了解分号的用法,三是借助拼音认识路牌。目的是感悟品读语言,体会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带给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其次是规范书写,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理顺文章的段落层次;再次是丰富生活积累,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1.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资料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排比的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能够把情感抒发得更淋漓尽致。

排比的特点:资料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值得注意的是,排比务必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这是辨别排比的一个依据。另外还要注意,三句的资料要相关,语气要一致。

如例句一,用三个“我是”构成排比,由“礼品”“冠冕”到“祭献”,内容层层深入,气势一气呵成,加强了花是一个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之情。

2.分号的用法: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③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注意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区别:词与词之间并列用顿号;话未讲完,用逗号;话讲完了,但接下来那一句跟已说的有很强的联系(如转折、对比、并列等,都是针对同一个话题说的话),用分号;话讲完了,用句号。

在朗读本部分句子的时候,注意停顿的时间:顿号最短,逗号短于分号,分号短于句号/叹号/问号。

3.路牌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按照相关规定,路牌上的地名应使用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进行书写,并用汉语拼音进行标注。汉语拼音按普通话拼写,且一律大写,不标声调,拼音词汇间的间隔应大于一个大写拼音字母。

仔细观察你们当地的路牌,看看上面标注的地名是否规范。

【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孟浩然的一首古诗《过故人庄》,试与学过的古诗《宿建德江》进行比较,体会这两首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增加古典诗词的积累。

【词语注释】

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邀:邀请。

合:环绕。

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读xiá。

开:打开。

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面:面对。

场圃(pǔ):菜园和打谷场。

把酒:拿起酒杯。把:端着,拿起。话:闲聊,谈论。

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也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体现了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作品赏析】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