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京剧趣谈

23 * 京剧趣谈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可谓博大精深。课文题目为《京剧趣谈》,作者选取了京剧中两个有趣的细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介绍,体现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以小见大,既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非凡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京剧深切的喜爱之情。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些方面。(重点)

2.默读课文,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难点)

徐城北 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 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 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 个省。

①马鞭:戏曲道具,多用于曲艺中的彩唱(彩扮)曲种。

②方圆:指定半径范围内的面积。

③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④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⑤符合:(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一致。

⑥虚拟:设想;虚构。

⑦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⑧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⑨纳: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

⑩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性。

⑪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⑫唯恐:唯独害怕;只怕(担心)。

⑬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⑭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⑮高妙:高明巧妙。

⑯杂技:表演艺术的一种。狭义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各种道具,以高难和惊险的技巧动作为手段进行表演的人体技艺,如手技、顶技等;广义还包括口技、驯兽、滑稽、魔术等。

⑰突显:清楚地显出。

⑱气概: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魄力和气度。

近义词

驰骋——奔驰 尴尬——难堪 高妙——高超

显现——呈现 奇特——奇异 唯恐——恐怕

反义词

虚——实 虚拟——实在 高扬——低垂

奇特——寻常 紧张——镇定 整齐——杂乱

马 鞭

①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句解:这里写马不能在舞台上出现的原因。]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句解:“小小的”说明马鞭的体积很小,但是作用很大。从“无比漂亮”中的“无比”可以看出作者对马鞭用处的极大肯定。]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句解:这部分介绍了马鞭代替马,具备很多的优势。]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写京剧在舞台上表演时,用马鞭代替真马,继续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②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句解:写马鞭的存在形式。]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句解:虚拟的道具也适用于舞台表演。]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句解:举例说明虚拟道具在舞台中的作用,更能凸显演员的精湛功力,增强戏剧的表达效果。]

③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句解:以酒壶酒杯举例说明虚拟道具在舞台表演中的表现。]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句解:举例说明戏剧演员表演技术的高超。不管有没有道具,都不影响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发挥。]

第二部分(第2、3 自然段):从舞台表演中,举出几个事例,揭示京剧中道具的独到之处。

亮 相

④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句解:“戛然而止”说明舞台变化很突然,由“动”到“静”,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定身术”说明了静态亮相的特点。]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句解:这是一个疑问句,借助“小孩子和外宾”的话提出问题。为下文介绍亮相的作用做铺垫。]

⑤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句解:引用名言和古诗说明静态亮相的作用。]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句解:进一步说明静态亮相在舞台上的表现魅力。]

第三部分(第4、5 自然段):静态亮相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⑥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句解:介绍动态亮相的表现形式。]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句解:两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出对京剧亮相中演员深厚表演功底的赞叹。]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句解:说明京剧表演的复杂和高深。]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句解:最后点明亮相的作用。]

第四部分(第6 自然段):动态亮相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名师点拨

1.马鞭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舞台 太 小;真 马 不 受控制。

2.为什么说马鞭做道具的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一是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可以通过演员的自由表演鲜明地显现出来;二是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

3.“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

4.第4 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解释说明。对戛然而止后的情形进行详细说明。

5.第5 自然段中,“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中的“这”指什么?请举例。

指的“静”,如,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锣鼓声一停,人物动作戛然而止。

6.如何理解“刀(枪)下场”?举例说明。

京剧中的杂技成分。如,双方交战,胜方不紧追败方,反而留在原地,耍手中的兵器。

7.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京剧趣谈》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介绍马鞭出现的背景、特色和优美之处,亮相的特征、分类和作用,赞美了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及演员们的深厚功底。

对比的表现手法。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描写,来体现京剧在舞台上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如马鞭与马,鞋底与针线,酒壶酒杯与饭菜,静态亮相与动态亮相等,通篇的对比描写,让我们了解了每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们结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高妙的艺术魅力。

对比描写的特点在于,可以生动直观地表现事物的特点,比单个叙述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京剧被称为“国粹”,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通过“趣谈”马鞭和亮相,展现了其高妙的艺术魅力。而对于整个京剧艺术宝库而言,这只是冰山一角。作者意在引发我们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去了解、欣赏、热爱京剧,热爱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的内容是做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比如记录下老师讲的重要内容、疑问、想法等。你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吗?你都记了哪些内容?记课堂笔记对你有哪些帮助?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再组织好语言,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吧。

【词句段运用】

本次“词句段运用”环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和戏曲有关的词语的理解及运用,二是说明书的阅读和使用。前者和我们本单元的学习有关,后者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

1.和戏曲相关的词语

亮相:“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剧中人物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唱腔完成后,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短暂的塑像式姿势。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压轴:“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现多指占据分量大。

行头:戏曲服装的一种称谓,通常专指古装,如蟒、帔、褶子、盔、帽、靴、鞋等。现也泛指一般人的服饰。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的工作;或指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唱白脸:在中国传统戏剧中,为了表示人物的身份,一般把奸臣扮成白脸。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花架子:古戏舞台上“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即看他像不像武将。现实生活中所说的花架子,往往指一切专搞形式而不务实的人。

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有板有眼:板、眼:原指戏曲中的节拍。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科班出身: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人。

造句示例:

亮相:演员在台上刚一亮相,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跑龙套:他刚开始演戏时是一个跑龙套的。

2.说明书的阅读和使用

画出第三步中: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

改成: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外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

【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籁:从洞孔发出的声音。天籁,泛指自然界的声响。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乐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妙笔生花: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