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人生

竹韵人生

◎魏林岩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野芳幽香,竹韵悠长。它挺着傲岸的身躯走进诗画,又带着虚怀若谷的大写意象铿锵绽放。人生当如竹,在对自我的肯定与对他人的谦和中成就一种俯仰。

竹韵人生,韵在昂头自视,美在对自我的肯定。“人应当自视高贵,并坚信配得上最好的东西。”这句话出自《飘》,是作者米切尔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深刻感悟。而这异域的颤音,竟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绝唱遥相呼应,不谋而合。这高亢的和弦传达着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谱写着自信的华章,与那种叫“妄自菲薄”的情愫截然对立。所以,人生当如竹,自有势拔千寻、拂云万尺的气魄。

竹韵人生,韵在俯首谦恭,美在对他人的尊重。寂静的金銮殿里宫人空守,因为高高在上的天子在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康熙皇帝,放下天子的威严,去体味那与民同乐的情怀。天生高贵却带着满脸的和颜悦色,这个圣明的君主终因励精图治被载入史册。一国之君,把高傲放下,反让尊严高悬。他谦逊的为人之道,引得后人争相效仿。历史涤尽浮华,“不可一世”“飞扬跋扈”毋庸置疑地成为贬义词,遭人鄙夷。所以,人生当如竹,以若谷的虚怀展示一种谦恭的姿态。

竹韵人生,在俯仰之间起承转合。著名学者易中天有语云:“人生有三态,抬得起头,弯得下腰,俯得下身。”纵使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各不相同,但对自我的肯定和对他人的谦恭乃是和谐生活的不二法门。智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放下身份,“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对于宫中府中之事“悉以咨之”;同时告诫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偶然却又必然地迎合了俯仰的人生观。所以,人生当如竹,既有凌云志气,又有谦虚之心,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使人生大放光彩。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竹溪六君子,竹林有七贤,皆俯仰于竹的“刚直凌云志,虚怀且心虚”之间。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屋宇的装饰难免有附庸风雅的嫌疑,不妨挺直腰板,放低心气,站成一株竹!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哲理与语言齐飞,立意共材料一色。开篇引用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中的诗句,呼应标题,富有文采;接着彰显主旨,提出论点,蕴含哲理。主体部分,三个分论点相得益彰,层层递进 。结尾旁征博引,字字珠玑,呼应标题,再次点题,余味隽永。总之,作者以“未出土时先有节”的竹巧喻人生,紧扣材料,恰切巧妙,形象生动,富含哲理。

必备范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