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押题03 如此化解该不该
必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到一位朋友家吃晚餐,他6岁的儿子不小心碰倒了桌上装满牛奶的杯子。父母可能认为这对于客人来说是不礼貌的,当父母正准备责备孩子时,我也故意弄翻了面前的杯子。“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忙向大家赔礼道歉。孩子看到我的样子,会意地笑了,餐桌上紧张的气氛也缓和下来。孩子赶忙用抹布擦去桌上的牛奶,并凑到我面前小声说:“谢谢叔叔!”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的核心是当小孩犯错时客人与父母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而这两种态度和做法也代表了一直以来人们在教育孩子时所抱有的两种相反的教育理念:严与宽。但是,与一般材料不同的是,材料中客人所代表的“宽”的观念,是通过故意打翻自己面前的牛奶杯这种“急智”和“极端”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这样的“急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要随机应变”“要善于动脑筋化解尴尬”作为自己的主要立意,这点应引起重视。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肯定客人的做法。从赞扬客人打翻自己面前的杯子、化解尴尬气氛的行为开始,过渡到面对犯错误的孩子要宽容,从宽容的积极作用入手,指出宽容比严厉更能让犯错误的人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乐意改正。
2.否定客人的做法。批评客人的做法,赞扬父母的做法。孩子犯了错误就应该及时指出,严肃批评;良药苦口,“严”也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爱的一种变相呈现,更能给孩子以深刻的印象;而一味地宽容,就是放纵,不能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育效果欠佳。
3.既肯定客人的做法,也肯定父母的做法。指出“宽”与“严”都是教育的有效形式,但是在论证时可不必分情况对待,指出什么时候该宽,什么时候应严,而是对同一错误对象,应该既宽又严,双管齐下,宽严互为依托,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必备范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