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刚亦柔,亦严亦宽
◎蔡明南
当父母即将责备孩子,将欢笑凝为一次尴尬时,客人立即弄翻杯子,将紧张化为融洽。我们立即歌颂宽与柔,指责严与刚。但其实,人生需要宽与柔并济,刚与柔结合。
诚然,父母仅因孩子的无心之举便要责骂,似乎有些欠妥。但父母此举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一种关爱,古人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便是此意。如果片面抨击他们的举动,是否失当了呢?况且,客人让气氛缓和,让欢笑延续,让孩子放松,这是基于原先紧张的气氛,否则,此举动便是一场闹剧。孩子打翻杯子,固然可归之于幼小,但假如父母不闻不问,孩子定不会置之于心,客人弄倒杯子亦只会让孩子忽视自己的过错,更不要提用抹布擦去牛奶,感激客人,从而懂得礼貌,明白感恩。正是父母的责备和客人的宽柔促成孩子的成长。因此,不仅是教育,甚至是人生,都需我们宽与严并济,刚与柔结合。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有时像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半在尘土中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处于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我们一步踏出宽与柔,一步行出严与刚,一步一步,走出精彩。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如是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这无疑是一种大智慧——人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严,亦在于宽。2007年,美国恶性校园枪击案嫌疑人赵承熙的子弹穿过32个生命,最后击穿了他自己的人生,但是世人为他们放飞33个气球,响了33次哀悼声。正是这种宽容让我更深入地知晓,批判之余也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理解,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踏出坚实的左脚,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宽容过多便成了放纵。对于凶手我们不能只注重主观的理解,更需要法律的严惩。严厉也是一种救赎、一种期盼。这便是人生,刚柔相济。
教育、人生,太多太多,都是由刚与柔、严与宽交织而成。我们踏过一株紫罗兰,它却会把香味萦绕于我们脚上,这是宽;我们破坏一片草原,它会变成一片荒漠,这是严。人们常说,严父慈母是最佳的教育组合,就是这个道理。
严与宽并济,刚与柔结合,方为教育孩子的真经。
名师点评
文章既不单纯地赞扬客人的做法而批判父母的做法,也不单纯地赞扬父母的做法而批判客人的做法,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两种方法的结合和运用才是最好的方法。这不能简单地看成骑墙式的中庸立意,因为文章并不是分别强调两种做法各有千秋,而是强调两种做法应同时使用,互为依托,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另外,文章的语言也比较优美,句式的讲究、修辞的运用也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