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儿子抢银行”是最为悲剧的情节

“为救儿子抢银行”是最为悲剧的情节

◎王传言

陈明灿一家的命运,因为一粒樱桃被改变:儿子陈扬因樱桃核呛入气管脑瘫,陈明灿无钱救治,求助无门,只好选择去抢银行,最终入狱。这个极端案例折射出打工家庭的脆弱和无助。尽管因为抢劫银行的遭遇得到关注,收到了百万元捐款,但他锒铛入狱,被判三年半。因此,“为救儿子抢银行”成为他最为悲剧的情节。

从“为救儿子抢银行”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整个城市给予他们的还是太少。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结构,直接导致他们即使在城市务工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更为可怕的是,在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绝望总是将他们包围。当务工的他们没有钱又没有解决办法的时候,很可能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不是不知道抢劫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是犯法的,而是除了抢劫已别无他途,这才是他们最为悲剧的情节。

随着社会对其关注度的提高,捐款数额的增加,陈明灿的儿子在金钱上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一个疑问接踵而至:难道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吗?如果只有通过犯罪的方式才能引起社会关注的话,这本身就说明正常的救助渠道被堵塞或者没有完全公开。而这样的方式,会让人们想到北京机场的爆炸案、厦门公交的爆炸案。由于严重危害社会,这样的事件造成的影响较为深远。但是,它们在故事情节上与“为救儿子抢银行”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在没有任何可能奏效的情况下作出的无奈选择。

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当这种无奈的选择成为一种有效手段的时候,这种“为救儿子抢银行”的行为必会形成误导,在人们功利心态的驱使之下会引发更多的犯罪行为,尽管这种犯罪有着表面上看来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为救儿子抢银行”从犯罪到受到关注再到被人们效仿,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这种倾向才更危险,更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为救儿子抢银行”是最为悲剧的情节,希望当今社会的救助渠道更加完善,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名师点评

作者从陈明灿“为救儿子抢银行”引起社会关注这一角度入手来反思社会现象,揭示出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只有通过犯罪的方式才能引起社会关注的话,这本身就说明正常的救助渠道被堵塞或者没有完全公开;二是当这种无奈的选择成为一种有效手段的时候,这种“为救儿子抢银行”的行为必会形成误导,在人们功利心态的驱使之下会引发更多的犯罪行为,尽管这种犯罪有着表面上看来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说,作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透彻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引人深思,让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