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纵容是一把利刃

善意的纵容是一把利刃

◎焦 畅

当醇香的牛奶随着啪的一声响洒满了桌子,孩子惊恐的表情不由得让客人心生怜悯。为“掩盖”孩子的“罪行”,又一杯牛奶被打翻,这是客人善意的纵容,这样的纵容在温柔的包裹下迷惑了人们,他们都为客人的做法拍手叫好。但我认为这种善意的纵容其实是一把利刃,它摧毁了我们通过教育好不容易让孩子形成的良好品质。

餐桌礼仪、待客之道一直被中国传统文明所重视,这其中不仅包含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更有对眼前人的尊重、对下一代的教导。文中的孩子虽是无意,却是对自身行为的不够注意、对客人的不够尊重导致。父母的责备或许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却是一味可以让孩子日后更加注意自己在餐桌上的言行的良药,虽苦口,但有益身心。

客人的纵容固然是出于善意的,但其打翻牛奶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吃饭时的环境,还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客人的纵容凸显了孩子父母的苛刻,将孩子的父母置于一种希望教导孩子却又无法说的尴尬境地,伤害了爱孩子的父母,更有可能让孩子产生父母的责骂是发泄自身情绪的想法,破坏亲子感情,也会导致孩子对待客之道、餐桌礼仪的轻视,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客人纵容孩子的方式是较为偏激的。客人打翻牛奶的行为在当时固然起到了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可是缓解紧张气氛的方式有许多种,客人没有仔细考虑周围人的想法,而选择了再打翻一杯牛奶的偏激方式,没有分清宽容与纵容的界限,没有兼顾原谅与教育的统一。孩子尚小,犯错不可避免,在父母进行适当的责骂后,客人再进行劝说,这样的方式岂不是更加温和有效?

相比于直截了当的纵容,披着善意的外衣的纵容更具杀伤力和危险性。客人善意的纵容维护了他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却同时用纵容这把利刃在孩子与父母的心上留下了无法修复的伤痕,让是非观念还不明确的孩子如何看待父母充斥着善意的责骂,如何看待餐桌礼仪?客人这种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行为真是令人可憎又反感。

杯中的牛奶醇香柔滑,客人故意打翻的牛奶却无意地夹杂着纵容的“刀片”,不能不令人警惕。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在大家都对客人的做法一边倒式的喝彩声中,作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着自己的认识,对着客人和叫好者喝了一声倒彩,弥足珍贵,也显示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尤为称道的是,作者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作者不仅仅能对客人的做法持反对的态度,更能从文化礼仪的传统教育、教育方式中的严与爱、失当教育造成的暂时收益与终极伤害等方面条分缕析,非常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必备范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