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滴水里看世界
◎贺 苒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展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田园风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的是优美恬淡的山村风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呈现的是钟灵毓秀的自然风景。一句句优美的诗词,再现了古人所处的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清澈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最后几近成了一股细丝线;曾经茂密的森林成了光秃秃的矮树桩,任由黄沙漫天飞舞;曾经湛蓝的天空弥漫着重重雾霾,好似黑风怪在张牙舞爪。这些污染现象短短几十年内在世界各地重复出现,让人们饱受其苦,深受其害。
自古以来被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唱诵的黄河之水,不再从“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泻千里、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从1972年开始出现自然断流。在随后的20多年里,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1987年之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而且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逐渐扩大,断流频次不断增加。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为历时最长的断流。这是赞美过黄河的李白断然不会料到的。
如果说黄河断流是各种盲目开采现象导致的话,那么青海湖的厄运又是谁酿成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国内知名景区之一,多少海内外人士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其芳容。可是,随着旅游热潮的到来,惨不忍睹的事情发生了:青海湖沿湖360多公里遭到严重破坏,靠近公路和水边的旅游景点尤其狼藉,垃圾场外观测池内恶臭的液体已经溢出,流入附近的草场。一旦起风,垃圾袋漫天飞舞,四处飘荡。附近的牧民家里常有牛莫名死亡,剖开牛肚子后,发现牛的胃里竟然有垃圾袋。
最为滑稽的是卖水的人竟然没水喝,也不敢喝自来水了。湛江吴川浅水镇的自来水厂老板柯来福在自己家中新挖了一口井,村民们不无感慨地说自来水老板也不敢喝自来水了。浅水镇是粤西小东江流域内唯一一个取河水为饮用水源的城镇,其水源小东江支流三丫江,在短短5年内从三类水恶化为最“脏”的劣五类水。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之一,仅以水资源遭到的污染破坏为例,就可以管窥一斑,深知自然环境遭劫的惨状了。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使人们脱离贫困,迈向小康生活,但人们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因为人类是自然的一分子,存在于自然之中,只有遵守自然的法则,不目空一切,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科技的飞速发展,拓宽了人类的生存与活动范围。我们可以坐高铁穿越千山万谷,可以乘轮船横渡江河湖海,可以搭飞机飞越大洲大洋,但无论我们怎样创新科技,方便自己,都要努力让子孙后代拥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辽阔美景。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时刻铭记于心。
名师点评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抓住“小”(水资源危机),来证明“大”(环境污染)——以饮用水资源的危机来提出观点,号召人们在追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文章是针对现实问题生发的思考,具有引人深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