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明月兮长颈鹿
◎戴昕芃
我心中总是有“一轮明月”,它时刻变化着。
“一轮”是一套风景明信片,海蓝色背景中,一只白鹿凝望着一轮皎月,如梦似幻的水波仿佛要从卡片里溢出来一般。
“一轮”实在很精致,我邂逅它时,恰巧读到了聂绀弩的诗:“望美人兮长颈鹿,思君子也细腰蜂。”明月也好,美人也罢,无非是一种理想。但这绝妙的比喻赋予其一种特别的美感,那只鹿也由此显得格外深情,分外惹人怜爱。也许是心向往之,看到“一轮”的第一眼,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要亲近它,观赏它。可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数不多的“一轮”早早就已经消失了。
错而失之与求而不得总是令人难以释怀,那明信片上的鹿与月总让我想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水底月是梦里月,杯中酒是心尖血。李白诗曰“且放白鹿青崖间”“树深时见鹿”,他在诗之世界中又何尝不是一只鹿呢?句句珠玑,篇篇飘逸,奈何凌云之志终难及,何其悲哉!
时隔四月,“一轮”变成了一条裙子,同样的白鹿望月,却与明信片有着全然不同的质感,直让我轻抚再三。但最终,囊中羞涩的我只能悻悻而归。又一次错过,我却不像上次那般难以释怀了。
“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也。”或许古时文人共同欣赏、渴求的那一轮明月,就是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吧。忙忙碌碌一生,有的人寻到了自己的月亮,有的人却一无所获,而有的人没能拥有月亮,自己却成了别人的月亮。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鹿,心里都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天空中有一轮明月,周边也点缀着一些星星。有些鹿为了那月亮,努力伸长自己的脖颈,远远超过寻常的鹿,却仍然有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轮明月。太多的鹿穷其一生,也只能沐浴在月辉之中。也有一些鹿见明月不可得,转而去求取星星,得偿所愿后就安于享乐,矫健的身体也渐渐地退化了。
对于那些长颈鹿来说,明月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可是,对于观瞻着它们优美脖颈的我们来说,却是失之我幸,得之我命。譬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煜、苏轼……他们失去了朗照仕途的明月,却在文学的天空拥有了一片光华。
得月抑或不得月,不是我们自身能决定的,也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这不过是自己对待月亮的态度罢了。假如让观鹿者来抉择,恐怕会把那月亮越悬越高,促使长颈鹿把脖子伸得更长。但如果让鹿来决定,是要那月亮,还是要那长颈,答案恐怕只有鹿自己知道了。
不同的命运造就了不同的人,细枝末节的不同可能导致人生的千差万别,这不是我们能够妄加揣测的,也不是我们能够强求改变的。做好自己,记住自己是一只孜孜以求的鹿,就足够了。
名师点评
文章的亮点在于虚实结合。风景明信片中的鹿与月和裙子上的白鹿望月的图案是引子,作者由此而及诗文中鹿、月的意象,进而以鹿、月隐喻人对目标的追求。
实写绘其“形”,故文章充盈着一种画面美;虚写传其“神”,故文章又含有一种意蕴美。虚与实的巧妙结合,使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意旨摆脱了说教的乏味,而带上了美感和理趣,让人在美的意境中吮吸着理的况味。“不思量,自难忘”是说理散文的一种境界,此文得之。
必备范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