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幻想吸走现实的光

别让幻想吸走现实的光

◎陆雪婧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和其他人共同选择一些东西的时候,在作出选择后心中总会有一瞬间的悔意,潜意识中会觉得别人选的才是更好的。

其实,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拥有的满足感让人渴望,因而幻想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柳宗元的文学造诣难有人及,但他对自己仕途上的坎坷却心怀不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幻想的巨大魔力。古往今来,王侯将相不胜枚举,但又有多少人敌得过时光的打磨,依旧闪耀在今人的视野里?柳宗元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文学和政治在本质上就是不同的。文学更需要感性,好文章的创作大多是“情动于衷,不吐不快”;而政治更需要理性,无论在多么复杂的时势下,对客观事实的理性判断必须凌驾于情感的冲动之上。细看柳宗元,他在更多情况下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他在永州的心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是他在柳州的思绪。柳宗元幻想着用这些愁苦来映衬仕途的海市蜃楼,其实,这感情的潮水更适合用来浇灌他的文学园地。

柳宗元的幻想来自封建社会儒生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影响了他对现实的判断。他如虹的才气不可否认,但官场仕途绝非他想象中那般简单。既然得不到,既然不适合,又何苦身陷其中?赏一方山水,养一方百姓,乐时赋歌,哀时吟叹,不也是快意人生?何必困在幻想的哀痛中抱憾终生?

现今的我们也时常为难自己,忽略本已拥有的,魂牵梦绕于幻想中的不可得之物。“如果……”“假如……”也已成为时下盛行的“心灵鸡汤”。

有了财富,又羡慕安闲;拥有健康,又奢求功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一古训,可谓人人皆知,但在现实面前,我们总是舍不得又放不下。殊不知,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与其整天幻想着“有我所爱”,倒不如看清现实,去“爱我所有”。

还记得小时候读的童话故事里的渔婆,她拥有了新木盆又幻想着木房子,拥有了木房子又要当贵妇人……到头来,一切成空。我们那时总是嘲笑渔婆的贪心,却不曾想自己现在也成了她。

别再沦陷在幻想的泥沼中,关注现实,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吧。你会发现,也许你拥有的寻常之物正是别人求而不得的珍宝。

拥抱生活,别让幻想吸走现实的光。

名师点评

作者首先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剖析了柳宗元人生多舛、英年早逝的原因,逐层深入地指出是感性的性格和“学而优则仕”的主流价值观酿成了他命运的悲剧。然后由柳宗元推及当今的芸芸众生,振聋发聩地指出“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与其整天幻想着‘有我所爱’,倒不如看清现实,去‘爱我所有’”。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作者皆能放出自己的深邃眼光,展开理性思辨,构思巧妙,颇有见地。另外,文章行文流畅,论述自然,结尾升华主旨,发人深省,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