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节约进行到底

将节约进行到底

◎魏馨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都曾背过李绅的这首《悯农》,并时刻牢记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要珍惜粮食,因为这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可是时至今日,请人吃饭必讲排场,仿佛饭菜剩得越多越能表现主人的诚心;逢年过节,像云南白族同胞“放高升”的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难道在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好像什么东西都不再匮乏的年代,“节约”这个词语真的已经过时了吗?不,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节约进行到底。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很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节约是避免不必要开支的科学,是合理安排我们财富的艺术。”欧美许多大公司的老板大都经营着国际上数一数二的产业,可谓财大气粗,但他们对员工日常用品的使用都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连一张纸的使用都要一一登记。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节约,我们铺张浪费、讲究排场的现象令人瞠目——一盏吊灯动辄就要几百万,一栋别墅数千万……其实,节约并不是委屈自己,相反,它可以为你创造更大的财富。

节约是一种品质。“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节俭的人会适当地舍弃那些无用的外在的物质,追求内心的充足与富有。学者傅斯年曾历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但他节衣缩食,一生清贫。傅老生前曾看上一套西装,后终因价格太贵没舍得买。堂堂大学校长竟如此俭朴,确实令人敬佩!与在物质享受上的吝啬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傅老在教育与学术上的累累硕果。当年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早已被历史淡忘,傅老却名垂青史,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节约是对他人的关怀,是对世界的大爱。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吃穿不愁的年代,然而我们是否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饥饿的生死线上苦苦挣扎?还有多少人为了一滴水而望眼欲穿?想想这些,再反思我们的浪费行为,难道不应感到羞愧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因此,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棵竹子、每一张纸,都是有意义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请大家携起手来,将节约进行到底!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精辟的议论文。文章标题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正文部分,作者列举现象,以反问入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亮明“靶子”,做到有的放矢。三个分论点形成并列结构,条分缕析,对中心论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论证。此外,文章通过中西对比、贫富对比、奢侈与节俭对比,辨明是非,有力地彰显了主题。素材新颖典型,以少胜多,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大量反问句的使用,态度鲜明,语气强烈,大大增强了论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