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

◎周 涵

苏轼在《望江南》中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一语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人都是活在当下的,若只是肉体僵立于现实之中,神思却停驻在时间之外,那当下之美要怎么感悟?

南怀瑾曾论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的相同境况:前者被困于得意之时不能自拔,扬扬自得,不可一世;后者只沉浸在困顿之时难以挣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是相同的,皆是被过往所困,心有羁绊。这样的人永远无法正视当下,只会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我们应如南怀瑾所言,“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岁月无情,不会为任何人驻足。因此,我们为何要成为回忆的奴隶,在往事中沉沦?何不如新火试新茶一般,于这大好春光中,诗酒趁年华?

不由得想起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克鲁奇。克鲁奇曾是纽约城中最著名的戏剧评论家,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与推崇。然而,这个事业即将攀上顶峰的著名学者,却于中年之际毅然抛下过往所有的荣誉,毫不留恋地从繁华的大都市和学者的象牙塔中走了出来,举家迁至美国西部的一个沙漠小镇上,在那儿书写起超越绿意的风景。他的离去是那样利落而干净,不让往昔牵累他的心。我想,他在沙漠中大步前行的背影,定然是飘逸洒脱的。他已认识到,过往不应该成为前行的绊脚石,而应是助推器,借助它,人们可以更好地前行。

正如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人生态度之三分:一为逐求,二为厌离,三为郑重。“逐求”乐,“厌离”苦,而“郑重”却是要全心全意地埋首当下,一丝不苟地清点生活。由此可知,我们不应为过往所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开过往的一切,只遥望前方。只知向前奔走而不知总结过往,结果就会迷失前行的方向。既然这样,何不燃烧过往,点亮未来?

不要让回忆成为你的羁绊,而要让它为你前行的双脚注入力量。新火一簇,煎茶半盏,歌之,乐之,诗酒趁年华。

名师点评

文章的特色在于“形散而神聚”。“神”即“抓住当下”的主旨,它似一根线,将诗人的感悟、作家的践行、学者的思辨等三则材料合成整体。更难能可贵的是,“感悟—践行—思辨”的行文框架契合了人们认知事物的逻辑走向:“感悟”认清“做什么”,“践行”看清“怎样做”,“思辨”想清“为什么”。这使得全文不仅在“形”上一线穿珠,而且在“神”上一脉贯通。而标题“诗酒趁年华”既外显语言之美,更内蕴意旨之味。整篇文章可谓形神兼备,构思巧妙。

必备范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