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与随意运动控制有关的脑结构基础

第一节 初级运动皮质区

1.人体运动皮质区

2.多个皮质区域参与随意运动控制

3.中央前回运动皮质区的解剖结构复杂

4.中央前运动皮质区内解剖学连接并不严格按照顺序组织

5.初级运动皮质区在运动命令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6.运动命令是神经元群体的编码

7.运动皮质负责编码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8.手和手指的运动直接受运动皮质控制

9.来自躯体机械性感受器的感觉输入有反馈、前馈和适应性学习的作用

10.运动区脑图谱具有动力性和自适应性

11.运动皮质主导运动技能学习

第二节 前运动皮质和顶区皮质与随意运动控制的关系

1.随意运动呈现运动意图

2.随意运动需要外环境和自身身体的感觉信息

3.前运动皮质和初级运动皮质参与形成有目的的运动计划

4.初级运动皮质区将抓握动作计划转换为正确的手指运动

5.辅助运动区复杂带在动作选择和执行中起到重要作用

6.前运动皮质区参与运动技能学习

7.皮质运动区参与对他人运动观察和理解

8.大脑皮层运动系统参与动作设计选择

9.皮层运动区域实施一定规则支配行为

第二章 运动性肌肉疲劳概述

第一节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概念

1.疲劳的概念

2.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概念

第二节 运动性肌肉疲劳中枢机制的评价方法

1.肌电评价运动性疲劳

2.脑电评价运动性疲劳

3.主观体力等级感觉评价运动性疲劳

第三章 表面肌电技术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表面肌电技术介绍

1.肌电概述

2.sEMG的记录方法

3.sEMG技术的优势

第二节 运动性肌肉疲劳时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

第三节 表面肌电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1.肌肉疲劳对sEMG参数的影响

2.基于肌电幅值的分析

3.频谱分析

4.sEMG与功率下降(肌肉疲劳)的关系

5.实验研究

第四章 脑电技术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脑电技术介绍

1.脑电(EEG)概述

2.EEG的记录方法

3.EEG技术的优势

第二节 脑电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1.脑电图描记器的基本原理

2.脑电图方法在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3.伪迹去除

4.伪迹去除的方法

5.生物反馈和运动能力提升

第三节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s)在体育运动及运动性肌肉疲劳中的应用

1.MRCPs概述

2.MRCPs的记录方法

3.MRCPs与运动的关系

4.MRCPs与运动性肌肉疲劳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成像技术(sLORETA)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1.sLORETA概述

2.sLORETA脑源分析的方法

3.sLORETA在与运动相关的脑源分析中应用

第五节 实验研究

1.前臂指深屈肌渐进性疲劳过程中脑电与肌电相干变化特征的研究

2.手指屈指运动诱发大脑运动皮质区运动相关电位研究

3.疲劳运动任务过程中肌力、sEMG、MRCPs以及主观用力知觉变化

4.上肢肌肉渐进性疲劳过程中大脑皮层脑源特征分析

第五章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抗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1.tDCS在运动疲劳中的应用

2.tDCS在改善肌肉力量中的应用

3.tDCS在提高运动技能中的应用

4.tDCS的作用机制

5.tDCS在运动科学研究中的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