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康有为的道德勇气尚得之于一种信念,认为上天曾给予他一种历史性的使命。这一点,他与孔夫子没有什么不同。孔子相信,他的一生赋有天命。[114]
康在民国六年(1917)写的一首诗里,透露了此一信念,其中两句曰:
吾生信天命,自得大无畏。
在同一首诗里,他提到自己出生时的异兆:
维吾揽揆辰,五日月维二;
大火赤流屋,子夜吾生始。[115]
戊戌年抵日本后三月,他细述上天赋予的使命。在讲完十一次死里逃生后,他说:
而曲线巧奇,曲曲生之,留吾身以有待,其兹中国不亡,而大道未绝耶?……顺天俟命,但行吾不忍之心,以救此万民耳![116]
信有天命,使他在好几个场合中,克服恐惧和犹豫。光绪十四年(1888),他正要经御史上清帝第一书,由旅邸到目的地途中,受阻于菜市口,原来正有人被杀头。此一不祥的巧合不禁令他三思:
为之动思念:吾上书而遇杀人,兆大不吉,家有老母,岂可遂死。既而思:吾既为救天下矣,生死有命,岂可中道畏缩?慷慨登车,从南绕道行。[117]
十年后,当他的弟弟广仁鉴于形势险恶,促他离京时,他回答道:
生死命也,我昔经华德里,飞砖掠面,若逾寸中脑死矣!假中风痰,顷刻可死。有圣主在上,吾以救中国,岂忍心去哉?[118]
到民国十三年(1924),天命仍然给他心理上的力量来复辟,虽然此种行动早已不行了。他曾说特殊的吉兆,能促成非人力或奔走所能之事。[119]
天命与迷信之间,差别殊小。戊戌政变前二日离京时,他的居室之墙,忽然倾覆,“心窃怪之矣”,不久事变作。[120]
在此一个月前,他替谭嗣同和林旭看相,私下告诉梁启超,二人“形法皆轻”,将来变法成功后,不足以当大任。他预测大难之将临。他提到曹魏时管辂(208~255)的术筮,能从看相预卜当时两个官员的灾难。[121]
康说:“吾今惧矣!”但又说,“卓如福气过人”,或可消弭谭、林之祸。[122]
有二事可见,康不仅相信看相,还信风水。光绪三年(1877),他接受风水先生所说,而延迟埋葬他的祖父。[123]
他自己也曾于民国十二年(1923)看风水——他到山东济南城外的千佛山游览,检视该地地形,特别是济南城、黄河,以及邻近丘陵的相对位置,他建议济南城必须迁移,因它的现址不合符风水的基本原则。[124]
他的信仰大致与中国传统相合。孔子相信天是众所周知的。[125]
《易经》基本上是一本占卜之书。《中庸》亦谈鬼神之德,强调“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126]
据说孔子曾得一噩梦,一周前即预知自己的死亡。[127]
董仲舒以及其他公羊家学者,演绎古时的天神之说,并渲染预卜之重要。[128]
固然,孔子有时不谈鬼神,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义务。[129]
荀子进而完全拒斥鬼神,以及一切迷信。[130]
但当公羊学崛起于汉代时,荀子之说尽置诸脑后。康有为既承继公羊学以及董仲舒之说,任意恢复兆示、地势与风水诸玩意,固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