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

(一)农业

康氏反对传统轻视工商之见,然他与一些20世纪开发中国家的领袖有异,他并不过分强调非农业的其他企业。他明确希望一个各方面都均衡的经济。

他强调,中国要在现代世界生存,必须抛弃落伍的传统态度:

凡一统之世,必以农立国,可靖民心。并争之世,必以商立国,可侔敌利……古之灭国以兵,人皆知之;今之灭国以商,人皆忽之。[387]

此同一论点曾在别处重申。旧日重农而轻工商的政策,在经济是不妥的。政府不去开发国家资源(康氏认为中国资源丰富),而只知剥削乡村农民。这些旧政策实在亟须放弃,而努力针对“经济帝国主义”的威胁。[388]

康氏并不曾说农业不必重视。农业成长与工业发展都是拓广商业所必须,道路与船舶便于贸易,农、工、矿业则为市场提供成品。[389]

康氏也不曾说工业化必须牺牲农业(近人有此指责)。[390]

以康氏所见,农业不应仅追求维持生产者的“生计”,而是大量生产,提供市场之需,以获得利润。因此,他的农业观近乎工业化社会,农业生产的形态应取决于消费者,而非生产者所需。

康氏没有发展农业的详细计划。在1890年代的著作中,他仅泛指政府应该注意的一些地方。为了转变对外贸易的逆差,他建议政府采取步骤,就对外贸易上占一席之地的土产品(如丝与茶),帮助其生产者改良品质并增加产量。他也建议要教导农人近代耕种技术,让他们具备西方土壤分析、肥料学、动植物学,以及机械化等知识。他还建议应鼓励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会,以便传播这类知识。康氏并指出,同样措施要运用到林业与渔业,以及其他有关工业。[391]

后来在戊戌年,他建议在各州各县设立农业学校,有关农业的西文书籍要译为中文,要邀请西方化学家来中国研究各地不同性质的土壤。另外,在京城里要设置“农商局”,各省置分局,以领导近代化措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