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为什么有些患者的子宫内膜会比较薄?薄型子宫内膜该怎么治疗?
(1)影响子宫内膜生长的因素较多,如既往有人工流产或刮宫等宫腔操作史、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生活方式、情绪等均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厚度。所以,在移植前准备子宫内膜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医嘱按时用药,作息时间要规律,情绪也要保持稳定。
(2)临床上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容受性十分棘手,尽管也有很多种研究报道,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尚无“特效药”或“特效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宫腔镜:宫腔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宫腔粘连,分离宫腔粘连,尽可能修复宫腔至正常形态;然而对于单纯的薄型子宫内膜,宫腔镜并非有效的治疗手段;
⊙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在粘连分离术后联合使用大剂量雌激素或通过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可帮助内膜的修复,恢复正常子宫腔形态。无宫腔粘连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中,可选择给口服或阴道使用雌激素,采用激素替代周期(人工周期)准备内膜,雌激素每天4~8 mg口服,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需注意的是对于雌激素禁忌的人群,如雌激素敏感的乳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不适合使用,大剂量雌激素应用还需警惕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抗感染治疗:怀疑有内膜结核菌感染患者,可能存在内膜菲薄或粘连的结果,建议宫腔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内膜病变,必要时内膜活检、培养、药敏试验,一旦确诊需采取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制止感染的进一步加重,但是内膜厚度则是不可逆的了;
⊙刺激内膜再生,增加内膜容受性:有研究报道,给以宫腔HCG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灌注、子宫内膜搔刮术等刺激内膜再生,理论上可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的妊娠结局,但是缺乏临床研究的循证证据;
⊙增加子宫内膜血供的治疗:既往研究显示 ,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维生素E、己酮可可碱、西地那非、L-精氨酸等药物,理论上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改善子宫内膜局部血流作用,但是也缺乏临床研究证据;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改变血管平滑肌的舒张,理论上能够降低盆底和子宫旁血管阻力,间接改善子宫内膜血供,改善内膜容受性;
⊙中医中药:包括针灸、理疗、中成药、汤药等,能够改善和梳理内膜“经络”,增加子宫的血流量,刺激内膜生长;
⊙干细胞移植再生医学:通过干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及外泌体等,可能改善子宫内膜局部血供,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和营养,改善内膜厚度或容受性。目前,该技术是生殖领域研究方向之一,但仅有少数报道,因花费较大且技术不成熟尚未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