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观——致作曲家王京荣
我的音乐观
——致作曲家王京荣
京荣:
你好!
7月6日晚上,收到了你新创作的英雄主题、民族主题、悲情主题和黄河主题音乐,听后很激动,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思绪万千想了很多,索性起床伏案写字,这些感想是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的。
1.不脱开歌曲句式就成不了史诗。
2.地域的口子很小,只能是情感的发端,是根脉不是目的。由于地域风格骨架小,所以不能纠缠于其中,从而干扰宏大。作品如一棵树,根脉不要老让人看见,其精髓要尽快通过树干到达树冠,树冠面积大,在风中摇曳歌唱,是精神,是人类的共鸣。
3.没风格不行,记不住你。但风格是你的不是我的,属于你,而不是属于“我”,更不是属于众人,多可惜!
4.合成器成不了“贵族”!合成器不能露出,出来就掉价!
5.音乐的深刻性藏在音乐的缝隙里,所以不要把音符塞满。
6.音乐的位置有时候是风格决定的,有时候是情感决定的,也有时候是思想决定的。
7.很多艺术像工艺品,只能摆在那里观赏,剧场艺术、影视艺术、文学艺术、博物馆艺术等大多如此,但音乐不同,有些音乐可以带在身上,甚至可以带一辈子。我很小就和肖邦的《幻想曲》一“见”如故,当时我不知道这音乐是谁写的,只感觉那是我的音乐,畅想未来,就在心里哼唱慢板,回想以往,就哼唱快板。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依然如此。我不觉得那音乐是肖邦的,也不觉得那是二百多年前波兰的,只觉得那音乐是我的。这现象让我深思,有些艺术属于时代又穿越时代,属于地域又覆盖世界,属于个人又属于人类。
作品能摆放在那里已然是资格了,当然很好,但存放在人们心中不是更好吗?
8.写旋律是横线思维,编配器是竖线思维,缺什么?缺空间思维。
抽象的艺术离不开“象”的主题空间概括,这个“象”像不像是一个层次,是不是是一个层次,好不好是一个层次。音乐创作是有空间设定的,在小空间里是小气象,大空间下是大气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灾难,这是多么大的空间和气象啊!
9.有些味道需要音符的密集,有些境界需要音符的疏朗。音符不是越密越好,配器也不是越重越好。
10.音乐如人,是人的感受。音乐的层次和境界就是作者的层次和境界。
杂乱心得让你见笑。
此致
夏安!
张继钢
2015年7月6日晚于北京

王京荣,一级作曲家。代表作:电视连续剧《黄河在咆哮》,儿童剧《红星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歌曲《小老杨,你好好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