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致视觉艺术家蔡国强先生

向死而生
——致视觉艺术家蔡国强先生

老蔡:

你好!

我们认识十几年了,总有说不完的话,但写信还是第一次。

看了你的电影《天梯》很有感慨。天梯的形象一直闪现在我的脑海,我一直在内心追问——艺术究竟想点燃什么?《天梯》像生命夜空里的一道光,这光,有一种神力,即使面对“幻灭”,它还是那样勇往直前!最后一点光焰熄灭了,但内心的光点燃了。你看,人们的目光和神思依然在茫茫夜空中挺进,向着大片的黑、无限的暗挺进,这令我想起《圣经》开篇所言:“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1)

在人生的路上谁都需要鼓舞。进取中遇到挫折会消沉,实现梦想有时也会产生空荡荡,这些都是精神领域的复杂东西,谁解决呢?哲学和宗教缺乏形象,不直接,所以乏力,于是,艺术站了出来……

看《天梯》,起初是艺术(烟火),接着是哲学,最终是宗教。我在想,这效果是怎么实现的?是什么让老蔡起手就在巅峰上?左思右想,只能是创意,是“道”“术”俱佳的绝妙创意。

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第二年,中国某大城市也举办了一届国际赛事,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在电视采访中自豪地讲道:“我们开幕式的焰火燃放量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几倍。”我听后颇为吃惊,这等没文化之人怎能管好文化?我真为此副市长感到汗颜,他的语言简直像个“暴发户”和“大金牙”,说了半天是炫耀有钱,就是没有焰火理念,更谈不上举办开幕式的观念了。相信他只看见北京奥运会焰火的节日气氛,决然没看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二十九个“大脚印”和残奥会开幕式生命与“植物”歌唱的理念。

烟火,又曰焰火、礼花,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个节庆,热闹,止于好看,止于术。

孙子兵法曰:“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火药,在老蔡,就是术,是与世界对话的载体,仅此而已。

我做艺术常常三问,一问“我是什么”,二问“做什么”,三问“怎么了”。权且拿阁下和作品《天梯》做例:一、我是“火药”,二、做“天梯”,三、“天梯”怎么了?第一问答是“术”,第二问答有“术”有“道”,第三问答是“道”。大多数艺术家一生只回答也只证明了第一个问题,是一生的“术”,也“术”了一生。

我深信阁下是“道”,你基本上是把心力用在了第二、第三个层级。实践证明,只要得道,作品发表之日,就是神性显灵之时。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中国道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目标是修道、得道。道教徒把自己称为道士,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把教师的主要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我想,对艺术而言,“道”即生命意义和崇高境界。

那么怎么得道呢?为什么自古以来得道之人寥寥?我觉得一位艺术家能否抓得住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显示出了一位艺术家是否拥有智慧。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往往被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做艺术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常被事物的表象牵着鼻子走,视野不宽,格局不大,境界高度自然够不上去。这是个苦苦向内修,向内找的过程,不能向外寻觅。说到底还是个观念与视野问题。

再说《天梯》。《天梯》妙在留白。梯子是给人准备的,只见梯子在向天空延伸,人呢?所以谁看见这一梯子,这梯子就是谁的,可见天梯“载道”;妙在意志力,梯子已成符号,是向上攀登的符号,“天梯”燃烧着向黑夜的天空前进昭示出了不屈的意志;妙在庄严感,焰火的绽放本身已是壮丽,在黑的夜空中“天梯”独自升腾,穿越屋宇,飞越河流,跨越山丘,向无穷尽的夜空挺进,义无反顾,从容不迫;妙在仪式感,《天梯》是献给奶奶的作品,奶奶已是百岁老人,只能留在家里与野外的你们视频对接,这“天梯”又升华成“人生”了,是奶奶一生的写照,“天梯”灿烂就是奶奶的灿烂,“天梯”怒放就是奶奶的怒放!奶奶和“天梯”符号融合,天人合一,想起“天梯”就会想起奶奶,永恒在一起了,也一同成为向死而生的象征!

艺术美感唤醒了生命美感,也点燃了生命庄严!

国强兄,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自谦“我是做火药的”,起初不解,今日渐悟,你天然背负着使命,用火药点燃了崇高!

中国发明了火药,火药又绽放出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真好!

你早已享誉世界,还在默默耕耘、孜孜以求,向你致敬!

张继钢

2017年6月26日

蔡国强,艺术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创作横跨绘画、装置、录像及表演艺术等数种媒介材料,尤以火药爆破艺术和大型装置艺术影响海内外,足迹遍及五大洲所有国际大展。代表作:《蔡国强在屋顶:透明纪念碑》《我想要相信》《一夜情》《农民达·芬奇》,电影《天梯》等。


(1) 出自《旧约·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