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好地方——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那是一个好地方
——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我是肩负着创作使命走进总政歌舞团的,也是肩负着创作使命离开总政歌舞团的……
走进她,我战战兢兢,无比激动;离开她,我摇摇晃晃,无限感伤……
一
199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当我提着行李出门时,看门人问我:“你去哪里?”当知道我要去总政歌舞团时,他说:“那是一个好地方!”
其实,这个“好地方”不是一个光环,而是一个燃烧的战场,是凝聚着一批又一批优秀战士的战场,是一路高举旗帜而又怕被别人夺走旗帜的战场,因为,她就是旗帜!她必须是旗帜!
我还没有穿上军装,也还没有见过总政歌舞团的大门,就和好友赵大鸣、地方作曲家汪镇宁一起去了北戴河,整整两个月住在空荡荡的总参三部招待所里,开始了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军魂》的旅程。
那些日子里,漫天飞舞的雪花,在我的脑海里却是烽火连天的硝烟……
那些日子里,我们唯一的企盼,就是孙加保团长和申万胜政委来看望我们,当然也企盼着为我们带来的香烟、水果、白酒和必要的军事资料……
那些日子里,在孙团长和申政委的目光里,我清晰地读出了总政歌舞团的使命和责任,也读出了军事文艺的使命和责任!
从那以后,我穿上了军装,融入了总政歌舞团的战斗行列,这个战斗队没有教会我在铺满军功章的路上沉醉,而是接过火炬、拿起刀枪,冲向了新的战场!
二
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的责任。
我们经常讲唱响主旋律,当好排头兵。唱响主旋律,关键是要有能力唱响;当好排头兵,首先是要有资格站在排头。因为——
高质量才是排头兵,影响力才是软实力!
1995年,全国上下都在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舞团,清楚排头兵的责任,自觉站在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潮头,呐喊出《国魂》的浩气长歌!其中,舞蹈《壮士》《哭泣的鸽子》至今久演不衰……
三
2003年10月以后,我们团领导见面时,总能看到彼此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张强政委住在单位,印青副团长夜不归宿。那时,全团都很苦!苦,是因为标准;全团都很累,累,也是因为标准;全团都很难,难,还是因为标准!在艰苦的岁月里,总政歌舞团从来不加班,因为从来不下班。
《一个士兵的日记》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全团的干部、战士、职工和家属们共同书写的。
《一个士兵的日记》中,歌曲《战士与母亲》《芦花》至今传唱!舞蹈《士兵与枪》广为流传!
四
总政的“双拥晚会”是军队的一个文化品牌!
“双拥晚会”是主旋律,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示范!
“双拥晚会”是在几代总政首长的领导下,集合了全军最优秀的文学艺术家的智慧。
“双拥晚会”不是发现人才、发现作品,也不是搜集人才、搜集作品,而是培养人才、创作作品,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战略研究基地,是培养军事文艺人才的大学校,是拓展军事文艺学术领域的大课堂!
“双拥晚会”用艺术的语言讴歌了在党的领导下,祖国的建设成就、军队的跨越发展、军民的鱼水深情。同时,也诞生了歌曲《西部放歌》、杂技《肩上芭蕾·向往》、小品《寻堤》、舞蹈《扎西德勒》等艺术精品,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我连续十年担任了“双拥晚会”的总导演,所学到的知识至今享用不尽。
五
军民共建,也是军人的责任。因为对于总政歌舞团的信赖,对于军人的信任,我先后出任了《跨世纪的钟声》《毛泽东颂歌》《神奇的女人》《我的梦》《祖国不会忘记》《为了正义与和平》以及远东暨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我们同行》等近六十项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的总导演。
六
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在中国,估计真正家喻户晓的文艺团体是总政歌舞团!
一个战斗的军队文艺团体之所以能战斗,是因为全团上下都有着强烈的军魂意识、强烈的团队意识。所以,总政歌舞团的每一个人都能努力捍卫集体荣誉,都能始终牢记并肩负起“为兵服务,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崇高使命。
一个优秀的文艺团体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全团上下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强烈的进取意识。所以,总政歌舞团总能看到“山外有山”,每年的业务考核,总能坚持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坚持末位淘汰。这个机制培植着战场意识、战士意识、战斗意识。也像一方沃土,培育着优良种子,收获着胜利果实!
七
2001年冬天,为了把舞蹈家邱辉推向国际,我特意为他创作了两个作品:《善之》《和梦一起上岸》。
在维捷勃斯克,除了我和邱辉全是西方人,我们俩相依为命。白天,他除了练功就是为我们买菜做饭,晚上在剧场,我就是他的“衣架”,手里抱着他的大衣,脖子上围着他的毛衣,肩上搭着他的裤子,全然没有了团领导的尊严。
但是,我们赢得了胜利,获得了这个国际舞蹈大赛历史上的第一枚大奖,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
回到北京机场后,他对我说:我给您准备了两瓶白酒,背了一路,您拿回家吧。
我哭笑不得,心想:真是个傻孩子!
八
舞美队的队长段京飞,估计在全军文艺队伍中无人不晓。他五大三粗长得威猛,在工作中喊一嗓子,恐怕整个海淀区都能听见。当然,在工作中你要叫他,他保证在十秒钟内就能站在你的面前。
每一次晚会的舞台合成,歌队、乐队、舞蹈队都能轮流休息,但舞美队必须昼夜坚守岗位。记得在舞台上合成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时,工作已经连续进行了十二个小时我们还是不满意,在凌晨2点决定彻底推翻原方案,重新开始合成。这时,我用麦克风叫着段队长,奇怪,十几分钟也找不着他,我十分气愤,让所有舞台上的演员“搜捕”段京飞,结果还是没有踪影。忽然,从台侧地板的一大堆幕布中传来了呼噜声,我们围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掀开幕布,看见了仿佛在电影里才能出现的画面:段京飞的睡姿是四脚朝天,呼噜吹得幕布是上下起伏、波涛汹涌……当人们把他叫醒后,他张嘴就说:“怎么样?再来一遍!”
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坚守岗位的品质锤炼下,像段京飞这样的同志,在总政歌舞团比比皆是啊!
九
总政歌舞团出国演出的名称常用中国艺术团,这实在是不利于软实力的形成。
有一年,总政歌舞团在美国演出舞蹈专场,演出单位名称是中国舞蹈团,在美国各大城市的演出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几年以后,很多北美演出商想再次邀请这个团前往北美演出,可在中国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中国舞蹈团”。本来嘛,确实找不到,因为根本就没有中国舞蹈团,好像这个“软实力”一夜间被蒸发了一样,这不利于我们中华文化的对外推广,更不利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对外宣传。
2004年10月4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总政歌舞团首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的名义在澳大利亚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举行了演出,演出场场爆满,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包括澳大利亚总督迈克尔·杰弗里在内的当地政要也观看了演出。澳大利亚总理、国防部长、国防军司令以及艺术和体育部长等政要还给歌舞团发来了贺词。
总政歌舞团在国内人所皆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在国外名声远扬,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文化软实力!
十
2005年3月2日,总政领导在机关给我部署了新的任务,应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同志的提议,总政领导决定成立解放军竞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作团队,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张西南为团长,我为副团长……
我牢记着李继耐主任的话:
“这是国家的形象!军队的形象!你和军队的同志要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我牢记着北京奥组委领导和我意味深长的谈话:
“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你是党员!你是军人!”
2008年6月,我率领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半场的全体人员首先进入了“鸟巢”……
2008年9月18日凌晨,我率领着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的全体人员最后离开了“鸟巢”……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不辱使命。在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全体官兵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荣耀献给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亮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仅在奥运会开幕式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创演人员就占到了总人数的72.7%!
在北京奥组委工作的一千零九十六个日日夜夜令人难忘!这是国家的标准,实际上,这标准是总政歌舞团教会我的!
十一
如果想在艺术上学习进步,总政歌舞团是个好地方!这里有全国顶级的歌唱家、舞蹈家,有全国顶级的创作人才。人们说,这里不是人才云集,而是人才“拥挤”!
如果想在军人的品格上锤炼,总政歌舞团是个好地方!去海岛,上边防;抗洪抢险中有我们的呐喊,抗震救灾时有我们的呼唤!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听到我们的《再见吧,妈妈》《血染的风采》;当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听到我们的《父老乡亲》《军旗下的我们》!
十二
每次担任大型文艺晚会的总导演,在人民大会堂的排练场地见到团里的人,总像是见到了娘家人一样的亲!
一次,当我宣布合唱演员休息十五分钟后,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在观众席导演工作台的背后,不知什么时候坐了一大群总政歌舞团歌队的同志们,他们不发一言,就那样默默地围着我。那一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还有一次,凌晨4点多,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人民大会堂西门时,歌舞团办公室主任王照成小跑着赶过来,递给我一包东西说:“听见您在麦克风里的嗓子哑了,团领导特意给您的‘京都念慈庵枇杷膏’。”那一瞬间,真是一股暖流涌心头啊!
十三
其实,总政歌舞团是不是一个好地方,不仅要问当下在团里的人,还应该去问已经离开团里的人,我相信,在总政歌舞团曾经工作过的人,都无一例外地留恋着那段火热的岁月,而储存的矿藏足以燃烧生命的未来。为什么?因为,总政歌舞团的精神淬火如钢!我想,这精神就是:
为兵服务的奉献精神;
崇尚荣誉的团队精神;
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十四
2006年的一天,团里在太原演出舞蹈专场,当我回到晋祠国宾馆时,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参加演出的同志们排列成长长的队伍迎候着我,已经知道我要离开团里的他们泪流满面,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
十五
那一时刻终于来了,我摇摇晃晃走进会场。在全团大会上,总政领导宣布了我调离总政歌舞团的命令……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的会场好安静啊……
十六
现在想来,在总政歌舞团战斗了十四年,不必动员就能废寝忘食,无须鞭策就会熬油点灯,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使命?是责任?是荣誉?是担当?
我想,还应该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