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创作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心态——致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现实题材创作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心态
——致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王石主席:

你好!

收到你深夜写就的来信,我的心里暖暖的,仿佛读出了你写信时的内心沸腾与波澜,令我惊叹的是你每一个字都是滚烫的,似乎我们对一件事早就商量过似的,只不过一起静静地审视而已。这种感觉是我在艺术的领域中从不曾指望得到的,然而今天得到了!

“声乐与造型”的意见很宝贵,我会尝试。其实,面对右玉题材我最早是定位为音乐史诗,“音乐舞蹈史诗”是后来的事,因为,在右玉的生存条件中我能看到恶劣,在右玉人身上我能看到艰辛,在右玉的县委书记身上能看到诗,在六十多年的一任又一任县委书记身上能看到史诗。概括地讲就是诗、乐和画面构成。种树的行为太具体了,不易编舞,但后来我看见了这行为背后的信念,这信念产生了舞的境界,所以有了舞蹈,开始时我压根儿就没指望能“种”出什么舞蹈。

在当下,把现实题材活动化而不是艺术化的现象非常普遍,难度不在于现实题材,而在于我们对于现实题材其实是有要求的;难度也不在于题材,而是在于艺术家的心态是完成任务还是使命召唤。

用行政领导的方式领导文艺,是培植出创作人员完成任务心态的主要原因,此心态下创作人员的典型特征是善于揣摩领导意图,迎合领导趣味,让领导满意成为唯一目的。再温和的行政领导也是“居高临下”,一面是由上而下的部署和安排,一面是由下而上的服从与落实,一方是明确任务,一方是按时完成。双方都是任务心态只不过站位不同而已。行政领导的弊端往往不是发生在组织层面,而是发生在执行层面。因为行政领导的权威掩盖了实际上的不懂不会不爱。如此状况下的行政领导十分容易自以为是,所以,愈强有力地实施,愈是一竿子插到底,创作人员愈是善于逢迎,甚至是巧妙应对和应付。

与行政领导相区别的不是任务心态而是使命自觉。文艺家领导与文艺家们由于都热爱艺术且都懂专业,自然形成相濡以沫的“合计”,合计是使命召唤下的共同的具体目标,所以能够彼此赏识,其基本条件是情怀和意志相同,觉悟和才华相等,当然还有相同的情趣。

用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文艺队伍可能更糟糕,只能培植出“打工”的、“上班”的、“听喝”的、“互相抱怨”的“乌合之众”!

面对现实题材怎样创新艺术精品涉及清醒明确的艺术观,这个艺术观显然超出了学术范畴,值得深思。

县委书记是典型的现实题材。

中国古代知县称县太爷,是七品芝麻官,若能借用一下“县太爷”这个称谓做比喻,那么,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县委书记,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最好的“县太爷”!右玉县的县委书记就是证明。

因此,在排“右玉”之初,我对三百多名演职人员郑重指出:“我是艺术家,我不了解你们,你们是不是在完成任务我不知道,但我不是,我的每一次艺术实践都是在播种信仰,是播种在我的心田,也是播种给演员和观众!”

三百多人的演员队伍,演出前从不做动员,演出中没有一个滥竽充数,这现象在当下也不多见,个中缘由我是清楚的。

十分感谢主席的来信,使我的内心深处没有了孤独。

此致

敬礼!

张继钢

2017年10月10日

王石,作家、文艺理论家,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主席。主要创作有:话剧《高山下的花环》、电视剧《渴望》等。著作有:《文艺简论》《论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鲁迅与他的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