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偷窥”——写给好友龚小奇
戏剧是“偷窥”
——写给好友龚小奇
小奇:
你好!
前些天我们讨论了戏剧,你说的几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越咀嚼越觉得有味道……
这封信先说说戏剧是“掀起门帘一角的偷窥”……确实,在人类潜意识中普遍存在着偷窥心理,对未知的神秘,对阳光下的阴谋,对被大善掩盖下的大恶,包括对别人隐私的好奇,等等,“想知道”总是躲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往往捂得越严实甚至成为禁忌,就越是让好奇心更加强烈,探秘的愿望更加迫切。“想知道”又不想被人发现“知道”就需要偷窥,人们总想了解别人而不被别人所了解,这倒不完全是因为神秘,还因为自身的安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写戏是有风险的,看戏“偷窥”却是安全的。自古以来升平歌舞,忧患戏剧。戏剧是冷峻的,擅长直指人心,特别在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更是握大力道。
我们先看看“戏剧”是在哪里“混”出来的,它的起源不是我们议论的重点,我们只看看它对谁发挥作用,在哪里发挥作用和发挥了什么作用。戏剧的历史演进告诉我们,民俗节日是戏剧的摇篮。在民间,究竟是什么才能使“空巷无人一国狂”呢?显然是节日集会。北方人是“赶会”“赶庙会”,南方人叫“赶集”,西南少数民族称为“赶圩”。“赶”就是怕耽误,主要是怕耽误了看戏,因为看戏最热闹。
庙台、銮台是百戏用武之地,勾栏瓦舍是杂剧的演出场所,往往都在集市的中心,“戏剧”是聚在一起说故事讲传奇,是由“角儿”扮演着“角色”表演出来的故事,不仅要看故事还要看是谁在扮演。那奇奇怪怪人间百态人人爱看个个爱听,因为聚集热闹、说笑喜乐是天赋的禀性,好奇天地鬼神传闻逸事是生就的本能。故事传奇有人讲(艺人),有人听(市场),有场所(舞台),那么看戏主要是想看什么呢?一定是想看平日里看不见的东西,想听在日常听不到的东西。戏的内容虽然不能正常,正常了没人看没人听,但演戏的人却是正常的人。于是,戏子们道貌岸然地去扮演“男盗女娼”,看客们大摇大摆地去看“偷鸡摸狗”。所以,无巧不书,无奇不戏。说“戏剧”是“偷窥”,是有着传统民风和市井习俗依据的。
我们再来看看一部“戏”是怎么产生的。
艺术来自孤独。编剧是首先掀帘之人,他进到“密室”思考并决定着屋里几人、物件几许,安排他们发生些尽可能稀奇古怪的事。导演是第二位掀帘之人,唆使随他进入屋里的那几人把事闹大,摆布那几许物件直至折腾到天翻地覆。进到门里的演员就死了,角色却活了,出了门外的演员就复活回原形,而角色却永远留在屋里了……有经验的编剧和导演一定也是出色的心理学家,他们猜透了观众的心思,并与观众共同分享着“偷窥”的快感。心想:反正不是我干的,是戏中人所为,所以堂而皇之地竭尽所能折磨戏中人,“折磨”观赏者。经过这般反反复复进进出出使得屋内神神秘秘,这屋内究竟能发生些什么?又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引得成千上万的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结伴而来,他们怀揣着强烈的好奇,等待着隆重而又庄严的“掀起门帘一角”去集体“偷窥”!在我的出生地榆次就流传着:“宁愿丢了一只鞋(嚡),也不能误了程玉英的嗨、嗨、嗨!”“嗨、嗨、嗨”是什么?既是角儿的唱腔功底,也是角色的悲喜情绪啊,不是吗?你看,“偷窥”的人们正在流泪呢!
戏剧的“偷窥”在某些方面又类似于摄影的“偷拍”,捕捉到的东西会更自然生动。他们究竟“偷窥”到什么?他们窥见了窦娥的冤屈于是愤愤不平,窥听了西厢的情话所以暗暗窃喜,还窥探了《赵氏孤儿》的复仇和《火烧介子推》的忠义,等等。在咱们共同创作的舞剧《一把酸枣》中,小伙计和富家傻少爷的童养媳酸枣相爱本身就不合世俗,他们在酸枣地里的偷情更是令观众瞪大了眼睛。说唱剧《解放》也一样,女人裹小脚怎么裹呢?盯着女孩儿的光脚丫儿看,盯着一群女孩儿的光脚丫儿看,盯着女孩儿的三寸金莲儿看,盯着一群女孩儿的三寸金莲儿看,只能在舞台上“偷窥”,生活中你是万万做不到的。“偷窥”使看戏的人们都仿佛睁开了上帝的慧眼对人间洞察秋毫,同时,戏剧又在人们的内心播种了善良,生长出正义的价值观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啊呀!这个“窥视”,原来却是如此的光明正大,俨然替天行道啊!写到这里我们需要把话说回来,如果我们明白了“偷窥”是戏剧创作心理和戏剧观赏心态,那么,对于戏剧艺术创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李渔讲: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审虚实,主要涉及编戏的主题和布局。我觉得“构成”也是十分要紧的事,兴许是第一要紧的事。艺术创作十分复杂,主题先行也行,主题后行也行。
编戏首先是没事儿找事儿,编剧找事儿就需要手段,这手段就要非常适合“生事”“闹事”“搅事”“办事”,只有先“无中生有”,再“无事生非”,才可能获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无与伦比”,这般戏剧就不是司空见惯,方可值得“偷窥”!
那么,怎么找事儿呢?显然“构成思维”是极其宝贵的方法,我们知道“结构”是内部的,而“构成”是外部的,先外部配制,后内部整理。还能再简单一些把方法公式化吗?能,即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物关系,这一点咱们以后再聊。
致
礼!
张继钢
2018年3月7日
龚小奇,北京红舞鞋艺术中心董事长,2008年北京残奥会闭幕式工作室主任,参与策划舞剧《一把酸枣》《千手观音》、说唱剧《解放》、歌舞剧《山里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