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麦田——致柳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刘康

守望麦田
——致柳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刘康

刘康:

你好!

你要复排《白莲》,令我想起很多……

二十年来,我为故乡山西创排了《一把酸枣》《解放》《千手观音》,也为“家乡”广西创排了《白莲》《八桂大歌》《侗》,这些作品至今都“活”着,并走遍了海内外。让人感慨的是,山西是各演各的,广西是要将张继钢三部作品绑在一起系列上演,可见,我爱山西,广西爱我!

复排歌舞剧《白莲》等于再创,完全照搬原样毫无意义,囿于当时审美眼光和创作能力,《白莲》还留有许多缺憾,总的看,剧本和音乐要好于舞蹈和服装,那么这次复排就要力争脱胎换骨。

一、改“民族音乐剧”为“民族歌舞剧”,使艺术形式更准确。因为“音乐剧”是特指,很难民族化。

二、剧中所有舞蹈全部推翻,重新编创,扫除僵硬与机械,使之更符合民族特性,更具有民族风格,更符合剧情发展,也更鲜明而流畅。

三、《瑶族舞曲》是名扬海内外的名曲,叫“舞曲”却从不见舞蹈,这是我们的机会,要踩在巨人的肩上创作男子舞蹈《瑶族舞曲》。

四、90%的服装要重新设计和制作,其设计原则是:该刻画形象的要准确,该展示民俗的要生动。同时,既要有民族性也要有时代感,夸张民族款式,减少类似,强调民族主色,减少辅助颜色。

五、道具要服务于人物塑造,也要和服装整体协调。

六、舞台美术不能是“重工业”,应改为轻装,便于巡演。

七、灯光是语言,要参与叙事。灯光是色彩,要渲染情绪。

八、有个别道白失真,要改。

例如,二场,白莲与柳根在山里半夜相见,白莲问:“你叫什么?”柳根答:“柳根。”这是人“鬼”相遇,柳根从没有和人交往过,怎么可能对答如流,所以虚假。应该答:“我爷爷叫过我柳根。”

九、有个别行为失真,要改。

例如,也是二场,在白莲的歌声中,十几年爬行的柳根鬼使神差地站了起来,而且行走自如,很虚假,应该是虽然勉强直立但依然迈不开腿,这就把机会给了白莲,让白莲帮他迈步,岂不更好。

十、有个别调度失真,要改。

例如,一场,人物在屋里屋外场景转换时的表演关系失真,等等。

也许,再过二十年,回头再看《白莲》还能挑出许多毛病,我想,不是也许,而是肯定的。但使《白莲》走近完美的彼岸也是肯定的!

提笔写信,二十年前的柳州历历在目,红土地的艺术家们是那么的朴实,那时的我们刚刚认识,都很精力旺盛风华正茂,是刘沛盛局长把我“骗”到了柳州,他的使命感令我难忘!还有剧作家符又仁,编导赵叶叶、杨世萍,演员马雪萍、叶苗壮,还有舞台装置专家阿坤等……这以后,又结识了文化局唐柳英局长,她真诚而执着,风风火火“所向披靡”,逼着我和广西艺术家们联手创作了《八桂大歌》,后又结识了李丽珍局长,我看得出,由于有了前两部作品,使她压力颇大,这压力比她当县长时还沉重。然而,她把压力转嫁给了我,我们用了近七年的时间研究3D,终于诞生了舞蹈诗《侗》。二十年啊,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我们肯定把彼此深深镌刻在生命历程中了!

回首二十年前,远远的,《白莲》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年富力强的我们,也点亮了青春焕发的文化柳州!

遥远了才有诗意,二十年过去了,我们由年轻变得衰老,而《白莲》却由年少变得成熟!

刘康,你认真辅佐了三任文化局长,紧跟不踩脚,慢跟不掉队。稳稳当当,默不作声。所以这封信,我写得很不轻松,因为改戏任务繁重,柳州也情感厚重啊……

文化柳州,刘沛盛、唐柳英、李丽珍,三任文化局长功不可没!

打住吧,不写了,今晚又要失眠了……

此致

顺利!

张继钢

2017年9月10日于北京家中